偈二首

偈二首朗读

中文译文:《偈二首》
内容:二祖偿宿债,万法绝对待。一心无碍,浮山有九带。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若言其有,非内非外。若言其无,无在不在。知与理冥,境与神会。如牛拽磨,似水打碓。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倒,十字街头遇贱则贵。

中文译文:

债务偿还归于二祖,
万法等待绝对无偏。
一心无碍,浮山有九梯。
虚空十方宛如圆陀陀,
法门无量百般杂碎。
若说它有,既不内亦不外。
若说它无,无处不在。
知与理难以明了,
境与神却能相会。
犹如牛拽磨,
宛如水打碓。
再远三千里也能遇见倒悬的人,
十字街头遇见贱则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佛教僧人释思岳创作的。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了佛法的精义和哲理。

首先,诗人表达了二祖偿还宿债的意象。佛法认为生死轮回是因为众生分别对待和执着于世间的种种事物,而二祖则没有此种执着,触摸到了生命的本质。

其次,诗人以浮山有九带的形象,直观地传达了无穷尽的境界。十方虚空是形容佛法涵盖无边无际的大千世界。法门百杂碎则是意味着佛法的广博和丰富多样。

接着,诗人以非内非外,无在不在来表达佛法的本质。佛法认为世间万物皆是相对的,既非内心所致,也非外物所限。无在不在则是意味着佛法即在一切存在中,也超越一切存在。

最后,诗人运用牛拽磨、水打碓的比喻来描述理和境的关系。磨和碓是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而拽牛和扎碓则需要动力来驱动,象征了修行者通过努力与修行学习相结合,才能达到理与境的和合。

整首诗以直观、清晰的形象和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佛法的深奥哲理,表达了佛教对于脱离执着和追求境界的诠释。同时,通过比喻的手法使诗歌变得形象而有力,增强了诗歌本身的艺术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奈枕常敧,裘常拥,愁病桃花时节。红芳原不改,过萧萧风雨,暗锁颜色。

燕姹莺娇,梨昏柳暝,哀乐何曾忘得。惊心长亭路,但春泥没马,要留车辙。

()

羲和鞭日声隆隆,朱轮丹毂双碾空。涂穷猝入大瀛海,回光倒烛深潭龙。

海水忽涌沸,银涛如屋相撞舂。欲吞不吞吐不吐,但见万里熔红铜。

()

皇汉山樊久,兴唐洞壑馀。空嗟衣剑灭,但识水烟疏。

寥落《三都赋》,栖迟万卷书。西京多健作,傥有似相如。

()

昔我适济南,曾过伏生祠。青山对虚楹,零露寒高枝。

精灵竟何往,再拜空阶墀。迫怵秦火焚,岂意逢汉时。

()

饱挂轻帆冲雾去。月初斜、未分明处。渔市灯红,雁汀芦白,隔岸微茫人语。

自是扁舟鲑菜侣。甚勾回、十年情绪。绣被眠香,深杯滞酒,真个画船听雨。

()

古院隐檀乐,山门曲径盘。推窗宜小憩,就饭强加餐。

病鹤同僧瘦,梅花与客寒。风泉鸣野壑,仿佛玉琴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