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改元改僧为德士作偈

宣和改元改僧为德士作偈朗读

《宣和改元改僧为德士作偈》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心道。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教僧人转化为世俗人的思考和对新身份的接受。

诗中开头提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祖意指佛教的教义,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所以祖意是“西来”的。今朝则代表了当前时代,特地新指新的情况或变化。通过这两句,诗人在暗示自己的身份转变是来自佛教的教义,而这一转变在当时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接着,诗人从前后两个身份进行对比:“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在过去,诗人是一个比丘,指的是一个出家的佛教僧人。而现在,他改为了“老君形”,转变为了一个世俗人的形象。这里的“老君”指的是道教的其中一位神仙,诗人以此来暗示自己的新身份。

下一部分描述了诗人的穿着:“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鹤氅是一种道教士人穿的衣物,披银褐则代表了道教士人的仪容。而头上的蕉叶巾则是佛教僧人的标志。通过描写衣着,诗人展示了他身上佛教和道教两个身份的痕迹。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林泉寂静环境的热爱和感激:“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林泉指的是寂静祥和的自然环境,诗人以此来暗示自己已经摆脱了佛教僧人的束缚,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两度受君恩指的是改变身份的过程中,诗人两次得到了恩赐或庇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释心道对于佛教僧人转化为世俗人的思考和对新身份的接受。通过对比前后身份,描写衣着,展示了诗人的转变和对新生活的热爱。诗中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宗教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城上觚棱雾霭迷,角声吹彻鼓声齐。云生水殿龙常现,月满官松鹤并栖。

风俗元存中国旧,天文并拱北辰低。倚楼欲问通霄路,谁借青云百尺梯。

()

露濯秋空灏气生,沉沉天宇夜空明。南楼老子兴不浅,赤壁先生梦更清。

小艇拟寻银汉路,哀砧还起玉关情。何心把酒论欢赏,细字文书对短檠。

()
牡丹盛拆春将暮。
群芳羞妒。
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
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
()

东州二三子,相送黄鹤矶。
渭北烟树合,江南春水肥。
波宽鱼意足,沙浅乌痕微。

()
支枕郁木山,月色莹如洗。
林幽枕席清,景胜魂梦伟。
丁当鸟忽啼,令我惊欲起。
金丹事可期,永原供薪水。
()

长啸都门话草莱,骊驹犹傍夕阳裁。新诗绝代王摩诘,妙舞倾城薛夜来。

尺璧故应还楚峤,双珠何日问秦台。纱窗绣幕论心地,飞梦时能到绿苔。

()

花石锁风烟,轩楹半是山。门连虎溪路,桥接赵州关。

屈曲深疑步,高低屡解颜。却应多是梦,不伴此身閒。

()

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

()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

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

()
三十年交旧,相逢各白头。
海壖曾共饭,洛社又同游。
脱屣风波地,开怀松桂秋。
两眉从此后,应不著闲愁。
()

骨肉如萍叶,相依惟一甥。亦知眉髧短,耻与魅魌争。

世已轻文举,谁其说正平。寄书地下父,莫读孤儿生。

()

有所思,乃在天之涯,海之角。何以问遗君,赠之白玉璞。

维兹白玉璞,凿出相思心。兹璞倏以烂,我心悠悠日以深。

()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