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宋代。赵汝谈。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山光远如画,秋色老於人。世事棋争劫,人心海变尘。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闲身。
《灵谷》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赵汝谈。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
山光远如画,秋色老於人。
世事棋争劫,人心海变尘。
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闲身。
诗意:
《灵谷》描绘了一个神仙居住的灵谷景色。诗人在这个地方获得了新的眼界和启迪。山光景色如画,遥远而美丽,而秋天的景色则让人感叹光阴易逝。诗人触及到了人世间的种种纷争和劫难,以及人心的变幻多端。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功成名遂后对范蠡的思念,决心在湖畔过上闲适自在的生活。
赏析:
《灵谷》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灵秀的仙境,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诗中的灵谷被描绘得宛如仙境,给人以新的视觉和精神体验。山光远如画,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美景和距离感,而秋天的景色则传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寄托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的种种纷争和人心变幻的触动。诗中提到的世事棋争劫和人心海变尘,暗示了人世间的争斗和人心的无常。这种对人事的描摹,使诗词更具现实主义的色彩,呈现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和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成名遂后的思念,以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思范蠡,是指思念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的大臣,他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隐居在湖畔,过上了宁静自在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功成名遂后的思考和对人生的选择。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纷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唐代。吴融。分阃兼文德,持衡有武功。荆南知独去,海内更谁同。拔地孤峰秀,当天一鹗雄。云生五色笔,月吐六钧弓。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神清餐沆瀣,气逸饮洪濛。临事成奇策,全身仗至忠。解鞍欺李广,煮弩笑臧洪。往昔逢多难,来兹故统戎。卓旗云梦泽,扑火细腰宫。铲土楼台构,连江雉堞笼。似平铺掌上,疑涌出壶中。岂是劳人力,宁因役鬼工。本遗三户在,今匝万家通。画舸横青雀,危樯列彩虹。席飞巫峡雨,袖拂宋亭风。场广盘球子,池闲引钓筒。礼贤金璧贱,煦物雪霜融。酒满梁尘动,棋残漏滴终。俭常资澹静,贵绝恃穹崇。唯要臣诚显,那求帝渥隆。甘棠名异奭,大树姓非冯。自念为迁客,方谐谒上公。痛知遭止棘,频叹委飘蓬。借宅诛茅绿,分囷指粟红。只惭燕馆盛,宁觉阮途穷。涣汗沾明主,沧浪别钓翁。去曾忧塞马,归欲逐边鸿。积感深于海,衔恩重极嵩。行行柳门路,回首下离东。
五祖山拈香。宋代。郭祥正。白云岩畔旧相逢,往日今朝事不同。夜静水寒鱼不食,一炉香散白莲峰。
与现、寿二长老游寿泉,因话去年林屋之游,。宋代。范成大。何年锡杖斫清甘,天遣深源寿此庵。金魇万枝浮倒影,为君题作菊花潭。
湖北提刑林寺丞赴召以书索诗。宋代。魏了翁。鏦金伐鼓催行丹,拦街祖帐云如稠。祥刑使者入奏事,诏书趣发不可留。居人争门挽衣住,行人十步九回雇。公言为汝五年留,便是数旬终一去。居人向前为公语,情知不是留公处。一春风雨寒凄凄,牛羊满地鸿酸嘶。乾坤尔阔无处着,惟有此地恬不知。桑麻鸡犬桃溪曲,身住主家数椽屋。卧听前江风雨声,自嗟身是如天福。公今归去作大官,连云广夏千万间。我时岂不被公赐,天高卒卒难为攀。吾侪小人腹,不惮于公祝。公今揽辔行原显,泽地相临看不足。明朝归坐京师宅,深院重门壅休戚。原公莫为一身惜,须念同胞头戢戢。春风湔泪情转恻,道旁过者声唶唶。我时困卧五溪东,十日八九阴蒙蒙。有来道前事,耳目为惺惚。更将百壶扶醉胆,喜余鼻息陵烟虹。欲输一言不能措,以公所闻还赠公。
谢了心聪上人以恶诗入逡巡碑。元代。艾性夫。茧纸铅华字字新,不须刀笔勒坚珉。分明能守玄中白,仿佛难知赝与真。怀素草书争媚妩,韩湘奇术斗逡巡。正惭野语多流落,幻作横碑更累人。
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宋代。文同。原隰萧条草木衰,倚风浑类楚人悲。便成孤愤终何事,且寄遥怀对此时。千里暝阴云杳霭,一川寒影雁参差。登临自不宜羁旅,更敢凭高剩作诗。
题剑门。隋代。李衍。缓辔逾双剑,行行蹑石棱。作千寻壁垒,为万祀依凭。道德虽无取,江山粗可矜。回看城阙路,云叠树层层。
射虎词。明代。刘基。长戈如林夹弓弩,言向深山射猛虎。獠儿蒙鹖走如风,所过犬羊皆为空。纷纷散入人家宿,丁男上山妇女哭。前行闻虎心先畏,一虎当头万夫弃。折弓坠刃委如土,却向人前作威武。
留题石经院三首。宋代。苏轼。葱蒨门前路,行穿翠密中。却来堂上看,岩谷意无穷。夭矫庭中桧,枯枝鹊踏消。瘦皮缠鹤骨,高顶转龙腰。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祠记。明代。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送直阁黎瑶石致政南还 其二。明代。王弘诲。汉家东阁籍才贤,廿载丹霄雨露偏。倏尔蓬瀛生羽翼,翛然勾漏觅神仙。山中暇日输浮白,花下清斋闭草玄。知尔著书成世业,出关仍否向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