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岩

萧岩朗读

《萧岩》

万里藏云境界宽,
仙源江上起峰峦。
莺啼翠柳三春暖,
松隐清风六月寒。
飞雁忽惊天柱过,
蛰龙犹向石潭蟠。
宦游争道兹岩好,
林下何曾得共欢。

中文译文:
山岳之间云雾缭绕,景色广阔无边,
仙源江上山峦起伏。
春天里黄莺啼鸣,翠绿的柳树温暖着三个春天,
松树隐匿在清风中,六月里的寒意。
飞雁突然惊起,飞过天柱山,
沉睡的龙依然蜿蜒在石潭之中。
游历的人争相前来,称赞这座山峰之美,
然而在树林下,却从未有过共同的欢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山岳之美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的思考。

诗人以"万里藏云境界宽"来描绘山岳之间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表现出山脉辽阔广袤的气势。"仙源江上起峰峦"则形容江水旁的山峰层叠起伏,营造出一幅宏伟的自然画卷。

接下来,诗人用春天的景色来展示山峰的美丽。"莺啼翠柳三春暖"描绘了春天里莺鸟鸣叫和翠绿的柳树,给人以温暖和生机的感觉。然而,"松隐清风六月寒"却带来了六月的寒意,展示了山峰在不同季节的变幻和多样性。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飞雁和蛰龙为形象,表达了自然界中的生灵与山岳的互动。"飞雁忽惊天柱过"描绘了飞雁惊起的景象,犹如飞过天柱山一样,给人以震撼之感。"蛰龙犹向石潭蟠"则形容沉睡的龙蜿蜒在石潭之中,展现了自然界中神秘而神奇的存在。

最后两句"宦游争道兹岩好,林下何曾得共欢"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岳之美的欣赏和对人类社会中功利和繁忙的反思。"宦游争道"指的是追求功名利禄的官员们争相前来欣赏这座山峰之美,但在山林之下,却没有共同的欢乐。这句话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社会中追求利益的繁忙与山岳之间的宁静和无欲。

整首诗以峰峦奇秀的山岳景色为线索,通过描绘山峰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界的生灵活动,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类社会繁忙与山岳宁静的对比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这首诗以其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呈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惠

...

周惠朗读
()

猜你喜欢

峭帆亭外水,故道是交河。细土围高堰,平沙荡素波。

寻源通渤澥,别派合滹沱。却忆中山近,何从望翠螺。

()

画堂春晓。缥绿屏山绕。窗外娃鬟声报早。一夜丁香开了。

压云宝枕凝愁。伤春人怯登楼。零乱东风飞絮,任他扑上帘钩。

()

道人庐舍白云封,日日携琴过听松。香雪一窝明月夜,吟声遥度九龙峰。

()

耻学乡贤梅市卒,懒随丹士葛仙翁。爱佳山水来名郡,称老苾刍作寓公。

贪懒谋新符俗谚,度生术乏负宗风。斋鱼粥鼓还朝夕,惭与当年窃禄同。

()

萋萋河畔草,黯黯城头日。居民莽牢落,荒祠迥独出。

螵蛸罥户青,赑屃绣苔碧。往尝读遗传,三公事如一。

()

平原浅草澹烟和,指点牛羊下绿坡。逐队饮时泉响细,偷闲卧处柳阴多。

长河曲岸悠扬笛,斜日微风断续歌。借问道傍骑马客,何如犊背稳披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