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朗读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是明代姚道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

偶同看竹过林庐,
素抱欣从此日舒。
浅碧云虚泉落后,
孤红霞澹涧芳余。

放禅时至钟鸣室,
施食人回鸟下除。
胜地每嫌山水隔,
不因乘兴到应疏。

中文译文:
在黄昏时分和行书之际,我与友人一起经过师子林。
我们欣然拥抱这份纯净,从那天开始畅快自在。
浅碧的云朵飘渺虚无,泉水落后于山间。
孤红的霞光在幽深的溪涧中弥漫,余香仍然残留。

在禅修时,钟声响彻禅房,
施食之时,人们回到鸟儿飞翔的地方。
美景总是被山水所隔断,
但我们不因为乘兴而到达,反而应该保持淡然心境。

诗意和赏析:
《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是一首描绘山水禅境的诗词。诗人姚道衍与友人一同走过林庐,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宁静。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浅碧的云朵与孤红的霞光,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在禅修时,诗人听到禅房里的钟声,这是对禅宗修行的一种象征。施食之时,人们将食物供养给鸟儿,展示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诗人认为胜地之美不在于到达,而在于心境的淡然,通过禅修和观察自然,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姚道衍通过《舂暮与行书记过师子林》表达了他对自然与禅修的热爱,强调了心境的重要性。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禅修的元素,展示了作者对于和谐、宁静、淡然心境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和体验,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姚道衍

(1335—1418)苏州府长洲人,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姚道衍朗读
()

猜你喜欢

木叶下庭皋,针线无心理。闲向黄花说可怜,依约纤腰细。

孤雁泣楼头,明月人千里。十二栏杆独自凭,尝遍愁滋味。

()

冷风送馀善,闲雨纷微微。万物各有托,一觞聊可挥。

安知物为贵,但使愿无违。舆濯息檐下,固穷夙所归。

()

淮东三连城,其北旧侯府。昔时王室坏,南京立新主。

河上贼帅来,东南费撑拄。诏封四将军,分割河淮土。

()

落帆亭下换花船。柔橹轻于箭。三塔红窗霎时见。

过城弯。

()

驻跸依林麓,风多野水鸣。旌旗飘暮霭,铙吹咽边声。

鸡塞霜逾白,龙沙风更清。却看行殿外,诸部尽欢迎。

()

解缆放中流,晨光漾桂舟。远村烟淡淡,野老意悠悠。

抛粒游鱼聚,依萍乳鸭浮。水天同一色,疑是泛瀛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