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宋代。苏轼。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岘山》是苏轼的作品,描述了远客来到岘山的景色和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来自南方的远客,行走在尘土之中,眼前是岘山的头峰。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穿越关卡并不需要很长的步数,广阔的山谷吞噬着楚国的密林。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登上高山时突然感到忧愁,仿佛千年来的感受有所共鸣。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我所忧虑的事情又有谁能理解,唉,我在生活的苦难之后感叹。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山上的松树形成一团团,岁月年复一年观赏着榆树和柳树。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伟大的人才本就是独特的,又怎么能与永恒相同呢。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可怜山前的旅客,像星星一样匆匆而过。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贤者和愚者的差别还没有被划分清楚,新来者应该自己剖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作为远客来到岘山的感受和心情。他在旅途中欣赏自然景色,登上高山时却突然感到忧愁,这可能是他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提到的山上的松树、榆树和柳树,以及对大才和智者的思考,都展示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叹。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同惟敬仲修袭美元易于海子亭再别惟良得阴字。明代。欧大任。泠泠海子曲,斗酒似情深。兰芷骚人赋,刀环国士心。天风回爽气,岛日下秋阴。君去淮南路,山幽尚可寻。
南行寄呈尊大人领省。宋代。耶律铸。一梦黄粱不待炊,若为流泪满征衣。目前西塞身南渡,肠断东风心北飞。
霖雨当时已霈然,更馀膏馥远流传。元臣庙食宜千载,太守囊封契九天。
奔走故应多士合,经营还喜后人贤。清时盛典那无纪,墙壁新题又几联。
杨文贞公祠成大司成冰玉先生有作次韵 其一。明代。罗钦顺。霖雨当时已霈然,更馀膏馥远流传。元臣庙食宜千载,太守囊封契九天。奔走故应多士合,经营还喜后人贤。清时盛典那无纪,墙壁新题又几联。
三妇艳词十一首 其五。南北朝。陈叔宝。大妇上高楼,中妇荡莲舟。小妇独无事,拨帐掩娇羞。丈夫应自解,更深难道留。
怀人诗。明代。薛素素。良夜思君归不归,孤灯照客影微微。携来独枕谁相问,明月空庭泪湿衣。
崇川寄懋功张秀才。宋代。王称。百尺滩头一访君,碧云秋霭正纷纷。故人已叹晨星少,此会翻成落叶分。远树孤城江上闭,晴空疏雁醉中闻。也知西去宁亲日,还有相思寄断云。
挽孙少卿四首。明代。陈淳。福庆於人鲜比方,一生坦若履康庄。好逑得偶天官胄,嗣子能传月窟芳。寿入九龄光宝籙,服膺三品灿金章。始终可谓无遗憾,信矣荣归死不亡。
践海水。清代。洪亮吉。北风吹海海欲立,海底潜蛟抱冰泣。马蹄踏海声隆隆,三日不拆玻璃宫。玻璃平铺三百里,铁骑茫茫践之起。君不见一声筚篥海水开,海厎已执乖龙回。
昔苏先生游庐山诗云平日怀真赏神游杳霭间如。宋代。张耒。人生孰非梦,梦里见庐山。若了元无梦,何曾有往还。
杂诗二十二首 其三。明代。曹于汴。柏干何挺挺,藤枝一何柔。傲霜秋赏菊,倾阳夏誉榴。有赏应有咎,毁誉总堪休。谁能代之喜,谁能代之愁。旷怀观物理,触景聊优游。
宜山谣 其七 鞍马劳。元代。谢应芳。鞍马劳,肉消髀,广西一去二千里。借箸筹边丞相喜。两年单骑八往还,青草黄茅瘴烟里。鞍马劳,有如彼,不负公,不掠美。一寸忠丹报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