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朗读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章作书日千纸,
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
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
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
至今鲁公余乞米。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赞美米黻兄弟的书法才华时所写的。苏轼自己也苦于无法达到他们的书法水平,因此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自嘲之情。他说自己写了许多字纸,但无法达到他们的美妙境界。诗中还提到了画地为饼的典故,意味着自己虽然也努力模仿,但却无法做到像他们一样出色。苏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超越他们,但他知道这是一种痴人的想法。他还称赞米黻兄弟的书法作品如同珍宝,甚至让人怀疑他们是否达到了圣人的智慧。最后,苏轼提到自己在饥饿中读书的艰辛,甚至流下了泪水,与鲁公乞米的故事相呼应,表达了他对文学追求的坚持和热爱。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米黻兄弟书法才华的崇拜和自己与他们的比较。苏轼自称“元章”,形容自己写了许多字纸,但与米黻兄弟相比,自己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他借用了画地为饼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模仿他们的艰难和无望,同时也暗示自己的努力可能只能得到些微的效果。苏轼赞美米黻兄弟的书法作品如同珍宝,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具备超凡的智慧和圣人的境界。最后,他描绘了自己在饥饿中坚持读书的场景,泪水洗面,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文学的热爱。整首诗词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表达了苏轼对优秀才华的敬佩,同时展示了他对自己追求卓越的决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山色晓逾洁,溪声静自流。人言隔陇阪,犬吠出村陬。

细雨沾衣湿,轻寒动客愁。白云真可羡,舒捲在峰头。

()

老柘西偏屋。冷却丛花寻竹。东华香土梦、镇相逐。

并马旗亭,长认青帘矗。忽听歌金缕,嘶骑河桥,夕阳鞭影促。

()

人谁无过,患不自知。知而弗改,是谓自欺。告我以过,是我良师。

小人文过,以逞偏私。纵欲成性,贻害无涯。日月之食,于明何亏。

()

岿然秀拔峙南台,顶势穹窿若覆杯。香阁遥瞻烟锁处,宝灯闻说夜飞来。

仙岩铺锦凭谁绣,虎窟屯云为我开。欲礼真容先在望,频催前骑蹑崔嵬。

()

终夕淋漓雨,携樽漫自斟。当门苔藓合,一径菜花深。

凉气忽飘簟,秋声遥在林。冲烟小山顶,登眺只孤吟。

()

湖村开晚霁,绀殿露秋林。鼓棹沧波远,到门黄叶深。

茶烟禅榻静,松月客堂阴。一宿乾明寺,空诸万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