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郡

五郡朗读

《五郡》是苏轼写的一首诗,描绘了五个郡县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古观正依林麓断,
居民来说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
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
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
山鬼何知托老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五个郡县为背景,描绘了其中的景色和人物。首先,"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描述了郡县周围的古庙依托在山脚下,居民们称赞着清甜的泉水。这句诗意味着大自然的景色和资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滋养。

接下来,"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描绘了溪流向着渭河蜿蜒流去,而飞鸟们却飞向山脉的北方,这表达了自然界万物追求生机和向往更美好的地方的本能。

然后,"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描绘了文士们穿着华丽的衣冠,出现在朝廷上,而普通百姓们则在家中祭拜香火,祈愿春蚕的丰收。这句诗意味着不同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追求,但都在为美好的事物付出努力。

最后两句诗,"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表达了对于命运和道德规范的质疑。诗人认为汝师(指高人、道士)又怎么能够理解和解释命运的规律呢?而山中的鬼怪又怎么可能明白老子的思想和教诲呢?这句诗意味着人们对于命运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怀疑。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社会现象和哲学思考,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索。他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和人类行为相结合,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疑问与思考,展示了他的洞察力和诗人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南国缄魂,东洲诀梦,断肠人太匆匆。灰尽心香,依然怨叶悽蓬。

蛾眉并世恩难绝,是枯兰不耐春风。遁寒山憔悴行吟,拼耗幽衷。

()

腰肢瘦损不胜罗。无那春来病染多。含情未语照晴波。

金约腕垂纤笋丽,玉搔头亸醉颜酡。小桥归艇起渔歌。

()

悔不话连宵。分取无聊。如今魂梦也难招。多谢罡风吹不断,一缕愁苗。

疟鬼信如潮。怕是今朝。斜阳时节又来邀。偿尽红炉冰与雪,不废推敲。

()

先帝宾天日,诸臣孰扈从。中涓能一死,大节独从容。

地切山陵閟,魂扶辇御恭。远同高力士,陪葬哭元宗。

()

廿年作客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邱时。

()

不堪愁病强搔头,二十三年感百忧。却也不知方寸内,如何容得许多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