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袁陟

赠袁陟朗读

《赠袁陟》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
胡为强分别。百金买田庐。
不见袁夫子,神马载尻舆。
游于无何有,一饭不愿余。
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
何以遗子孙,此身自蘧蒢。
薰风暗杨柳,秋水净芙蕖。
应观我知子,不怪子知鱼。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赠送给袁陟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苏轼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自己的身体就像虚空一样广阔,万物都是他的财富。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去分离和追逐物质财富。他宁愿用百金买一片田地和简陋的居所,也不愿意过奢华的生活。他说自己从未见过袁陟,也不知道他乘坐什么马车。苏轼以自由自在的心态游荡在无拘无束的世界中,他甚至不需要一顿饭的余裕。官湖成为他的池塘,学舍成为他的居所。他思考着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个身体将自然地腐烂成为土壤。他描绘了风吹拂着暗淡的杨柳,秋水清澈见底的荷花。他希望人们能够观察他的行为和思想,就像他观察鱼一样,不去责怪鱼对于水的理解。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特有的豁达和超脱的生活态度。他以自己虚空般广阔无边的身体,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包容和理解。他对物质财富的追逐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不需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更加注重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他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游荡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悟。他希望人们能够观察他的行为和思想,就像他观察鱼一样,不带有偏见和责备。这首诗词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个人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对自由、自然和人性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风信几番吹透。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

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依旧。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

()

海上雪深时,长空无一雁。平生李少卿,持酒来相劝。

()

我闻兹山本名胜,具区襟带争其盛。山光水色相澄鲜,载酒频游探奇境。

我抱抑郁无由开,酒酣走上糟邱台。幽岩古洞与世异,置身恍惚登蓬莱。

()

小白蘋香,打湖上鸳鸯,橹枝声细。谁料逢君,又在他山此水。

甚抛了、熟鹭驯鸥,把轻衫瘦马,换却蓑袂。官壶量盏,且缓剪江帆翅。

()

性静涵真趣,澄观宇宙中。未离人境外,顿觉俗情空。

有色穿帘月,无心过竹风。一声长啸罢,俯仰浩靡穷。

()

意欲穷幽趣,聊为野外行。远烟难辨树,斜日易催耕。

倚杖观泉脉,穿林得鸟声。断堤回首处,一带暮山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