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九华诗

壶中九华诗朗读

《壶中九华诗》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壶中的九华山景致。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壶中九华诗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
玲珑宛转,若窗棂然。
余欲以百金买之,
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
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识之。

我家岷蜀最高峰,
一作清溪电转失云峰。
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
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
一作石泉影落涓涓滴。
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
百金归买小碧玲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轼对壶中九华山景致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提到了湖口人李正臣养了九块异石,形态优美,如同窗棂一般。苏轼心愿以百金购得这些石头,与他的仇池石一同摆放,但因南迁等原因未能如愿。他将这些石头命名为壶中九华,并通过诗词来表达对它们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特有的豪放洒脱之风格表达了他对九华山的向往与喜爱。整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九华山的雄伟壮丽之美。首节描绘了壶中的异石九峰,形态美妙,给人以宛转的感觉。诗人希望以百金购得它们,并将其与自己的仇池石摆放在一起,但因一些原因未能实现。诗人为这些异石取名为壶中九华,通过诗词表达了他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

第二节通过对岷蜀最高峰(一作清溪电转失云峰)的描写,展现了九华山的高峻和美丽。诗人在梦中仍然感到震撼,似乎亲眼目睹了翠绿的山峰扫过天空的场景。五岭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座重要山脉,诗人说在五岭的千嶂之外,九华山依然存在,只是现在它被放在了一个壶中。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九华山的灵秀和清幽,天池水落之后,层层波纹显现,或者是石泉的影子滴落,玉女窗明处处可通,形容了九华山的景色美丽动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仇池的思念之情,他觉得仇池山太过孤绝,因此愿意用百金去买这小小的碧玲珑(一作小?),以表达对九华山的向往和对仇池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壶中九华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九华山的向往之情。诗中描述了李正臣养的九块异石,形态玲珑宛转,如同窗棂一般。苏轼渴望以百金购得这些石头,与他的仇池石相伴,然后南迁岷蜀。他赋予这些石头名称为“壶中九华”,并通过诗词来表达对其的赞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对九华山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他将九华山比作壶中的异石,赋予其美丽的形态和灵秀的特征。他渴望将九华山与自己的仇池石放在一起,以表达对山水的喜爱和对迁徙的期待。

赏析:
苏轼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壶中的异石九峰,形态玲珑宛转,如同窗棂一般。他渴望以百金购得这些石头,与他的仇池石一同摆放,但因南迁等原因未能如愿。他将这些石头命名为壶中九华,通过诗词来表达对它们的赞美。

接下来的描写中,苏轼将九华山与岷蜀最高峰进行对比,以突显九华山的高峻和美丽。他通过梦中的景象,描绘了翠绿的山峰扫过天空的壮丽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在五岭千嶂之外,九华山依然存在,只是放在了一个壶中。这种比喻使得九华山更显得神秘而美丽。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九华山和仇池的思念之情。他觉得仇池山太过孤绝,因此愿意用百金去买这小小的碧玲珑,以表达对九华山的向往和对仇池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豪放洒脱的笔调,表达了苏轼对九华山的向往之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九华山的壮丽和美丽,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仇池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练明快,情感上充满了诗人的热爱和渴望,给人以美好的意境和艺术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香雾漫空湿,珠帘窣地横。云围月拥见卿卿。受尽轻怜痛惜不分明。

红泪弹前恨,心香警旧盟。瑶华密帐絮三生,怊怅五更风急断魂惊。

()

江湖听雨归来客。手剪吴淞碧。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濛濛香雪一千枝。

少年多少熏兰麝。金凤钗梁挂。年来我但写莲经。要伴荒庵一粟夜灯青。

()

一行白鹭引舟行,十亩红渠解笑迎。叠涧湍流清俗念,平湖烟景动闲情。

竹藏茅舍疏篱绕,蝶聚瓜畦晚照明。最是小园饶野致,菜花香里辘轳声。

()

衣尘抖擞见真宗,禅室从教一榻容。见说清谈兼妙法,座中诗句钵中龙。

()

夜见旄头闪闪明,羽书烽火乱纵横。孤身方就南归计,半路重登北去程。

倦数客途嫌马慢,寒添风力压裘轻。迂儒敢道从军苦,从古高阳有郦生。

()

四海文章一秘书,相逢不忍问何如。惊飙拂羽成经度,小地焚香得扫除。

是处衣冠归裸国,几年钟鼓堕华胥。闲身久谢江湖约,白鸟于人未是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