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宋代。苏轼。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登庐山》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在庐山读书时的景色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读书在庐山中,
写作在庐山下。
平静的湖水浸湿了山脚,
云峰对着虚榭。
红莲花朵纷纷欲落,
白鸟时常飞下。
我依然思念隐居的生活,
乱石惊醒了激流。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在庐山读书时的景色和心情。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苏轼在此地读书,感受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丽。他写道,湖水平静地浸湿了山脚,云峰对着虚榭,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色。同时,红莲花朵准备飘落,白鸟时常从天空飞下,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苏轼对隐居生活的思念。他想象着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但乱石惊醒了湍急的水流,暗示着现实中的纷扰和无法避免的困扰。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和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苏轼内心的愿望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既展示了山水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具有典型的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特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过平望。宋代。沈与求。未办扁舟挂绿蓑,人间何处不风波。终须径为鲈鱼去,笠钓归寻张志和。
宁华张尉卫辉人也因寇失官妻子为掳行乞归乡。宋代。陆文圭。南来憔悴一身存,归雁衰鸣久失群。莫怪夜行人不间,形容岂似故将军。
和邓嶰筠前辈廷桢虎门即事前韵二首 其二。清代。林则徐。拜衮人来斗指东,女牛招共客槎通。消残海气空尘瘴,听彻潮声自雨风。下濑楼船迟贯月,中流木秭亘长虹。看公铭勒燕然后,磨盾还推觅句工。
史氏铁笛。元代。艾性夫。蕲川老竹未为奇,横截凉州黑玉枝。阳燧无烟山鬼铸,蓬壶乘月浪仙吹。一声响裂千崖石,九曲亭标二老诗。俗耳从前听不得,壁尘蛛网故多时。
西江月。唐代。无名氏。黄蜡谁将点缀,红膏不许施妆。孤根来自水云乡。风味天然酝酿。看取玉奴呵手,摘来珠露沾裳。翠环斜插一枝香。似簇蜂儿头上。
隔浦莲(咏白莲)。宋代。曾觌。凉秋湖上过雨。作意回商素。暗绿翻轻盖,萧然姑射俦侣。妆脸宜淡伫。红衣妒。步袜凌波去。异香度。天教占断,风汀月浦烟渚。纤尘不到,梦绕玉壶清处。多少芳心待怨诉。无语。飞来一片鸥鹭。
感遇·之廿一。唐代。陈子昂。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送彭祖兴之会稽。明代。黎崇宣。相逢能几日,忽又对离觞。逆旅一分手,临歧各断肠。邮亭催暮雨,古渡隔垂杨。犹自冲寒去,谁赓白雪章。
寄题大家宰玄翁何老师南野别业二首 其二。明代。邓云霄。溪环南野似蓬瀛,却笑平泉浪得名。一代人伦悬水镜,百年行乐寄棋枰。篱编锦石黄花绕,棹倚银沙白鸟迎。曾附公门桃李树,一枝先濯露华清。
菩萨蛮。宋代。汪莘。问言何处秋光好。当年曾过长洲道。一望没遮拦。天宽水亦宽。也因轻霭扫。也傍斜晖讨。指点与君看。画他难不难。
恻恻吟 其三十一。明代。彭日贞。拥炉却忆玉肩凭,争道恩深似未曾。闻说他宵将远别,杏黄衫袖泪成冰。
题夏氏庄。宋代。张孝祥。平湖漠漠雨霏霏,压水人家燕子飞。欲向湖东问春色,杏花无数点征衣。
居南安十日书寄伯严 其一。清代。俞明震。炎方十日愔愔雨,断送残春作早秋。鹜鸟有群皆独立,奇峰难画任冥搜。眼前事了未全可,胸次月明真不愁。便拟从容理归棹,从君袖手看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