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

登庐山朗读

《登庐山》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在庐山读书时的景色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读书在庐山中,
写作在庐山下。
平静的湖水浸湿了山脚,
云峰对着虚榭。
红莲花朵纷纷欲落,
白鸟时常飞下。
我依然思念隐居的生活,
乱石惊醒了激流。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在庐山读书时的景色和心情。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苏轼在此地读书,感受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丽。他写道,湖水平静地浸湿了山脚,云峰对着虚榭,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色。同时,红莲花朵准备飘落,白鸟时常从天空飞下,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苏轼对隐居生活的思念。他想象着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但乱石惊醒了湍急的水流,暗示着现实中的纷扰和无法避免的困扰。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和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苏轼内心的愿望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既展示了山水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具有典型的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特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未办扁舟挂绿蓑,人间何处不风波。终须径为鲈鱼去,笠钓归寻张志和。

()

南来憔悴一身存,归雁衰鸣久失群。
莫怪夜行人不间,形容岂似故将军。

()

拜衮人来斗指东,女牛招共客槎通。消残海气空尘瘴,听彻潮声自雨风。

下濑楼船迟贯月,中流木秭亘长虹。看公铭勒燕然后,磨盾还推觅句工。

()

蕲川老竹未为奇,横截凉州黑玉枝。
阳燧无烟山鬼铸,蓬壶乘月浪仙吹。
一声响裂千崖石,九曲亭标二老诗。

()
黄蜡谁将点缀,红膏不许施妆。
孤根来自水云乡。
风味天然酝酿。
看取玉奴呵手,摘来珠露沾裳。
()
凉秋湖上过雨。
作意回商素。
暗绿翻轻盖,萧然姑射俦侣。
妆脸宜淡伫。
()

蜻蛉游天地。
与世本无患。
飞飞未能止。

()

相逢能几日,忽又对离觞。逆旅一分手,临歧各断肠。

邮亭催暮雨,古渡隔垂杨。犹自冲寒去,谁赓白雪章。

()

溪环南野似蓬瀛,却笑平泉浪得名。一代人伦悬水镜,百年行乐寄棋枰。

篱编锦石黄花绕,棹倚银沙白鸟迎。曾附公门桃李树,一枝先濯露华清。

()
问言何处秋光好。
当年曾过长洲道。
一望没遮拦。
天宽水亦宽。
()

()

拥炉却忆玉肩凭,争道恩深似未曾。闻说他宵将远别,杏黄衫袖泪成冰。

()

平湖漠漠雨霏霏,压水人家燕子飞。欲向湖东问春色,杏花无数点征衣。

()

炎方十日愔愔雨,断送残春作早秋。鹜鸟有群皆独立,奇峰难画任冥搜。

眼前事了未全可,胸次月明真不愁。便拟从容理归棹,从君袖手看神州。

()
夜来天雨雪,万木同一变。
饥鸦觉余起,观览立须俨。
遥山琼成积,平田玉如碾。
老夫醒眼看,树树何其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