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朗读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

先生真是地行仙,
住世因循五百年。
每向铜人话畴昔,
故教铁杖斗清坚。

入怀冰雪生秋思,
倚壁蛟龙护昼眠。
遥想人天会方丈,
众中惊倒野狐禅。

三年相伴影随身,
踏遍江湖草木春。
擿石旧痕犹作眼,
闭门高节欲生鳞。

畏途自卫真无敌,
捷径争先却累人。
远寄知公不嫌重,
笔端犹自斡千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乐全先生的生日而作,以铁拄杖来祝贺他的寿辰。诗中表达了对乐全先生长寿的祝愿,同时也展现了乐全先生与苏轼的交情和对乐全先生的赞美。

首先,苏轼称赞乐全先生像仙人一样长寿。他说乐全先生真是地上的仙人,已经在人世间循规蹈矩地生活了五百年。苏轼常常与乐全先生对话,乐全先生仿佛能够与古代的铜人交流,因此苏轼特意赠送他一根坚固的铁拄杖。

接下来,苏轼描述了乐全先生的生活情景。他说乐全先生怀中怀揣着冰雪,产生了对秋天的思念。在白天休息时,他依靠着墙壁,就像一条蛟龙保护着自己的昼眠。苏轼遥想起乐全先生与他在人间和天堂的相见,想象着众人惊讶地倒下,野狐也会为之禅让。

诗的下半部分,苏轼表达了与乐全先生相伴的三年时光。他们一起走遍江湖和草木,共享春天的美好。苏轼说乐全先生能够察觉出石头上旧时的痕迹,仿佛石头也拥有眼睛。乐全先生高尚的品性令苏轼敬佩,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乐全先生一样拥有高尚的品性。

最后,苏轼说自己畏惧艰难的旅途,但乐全先生却无所畏惧,真正无敌。虽然有人争先抢道,但却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困扰。苏轼将这首诗寄给乐全先生,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写作时的笔力如重锤一般强大。

这首诗词以苏轼对乐全先生的赞美和祝福为主题,表达了苏轼与乐全先生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乐全先生长寿和高尚品性的敬佩之情。通过描绘乐全先生的生活和他们相伴的时光,诗中展现了友谊、对自然的感悟和对道德高尚的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华丽的修辞展示了苏轼的才华和对乐全先生的崇敬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辋川六月写沧浪,梦入平津逸兴长。却忆挥毫千万里,风生腕底为君凉。

()

金飙渐转横塘路,凉筒暗消残暑。傍影延青,摇烟笼暝,水面月华微吐。

翠零香苦。正人倚秋奁,绿纱窗户。冷接菰蒲,画桡移人最深处。

()

清虚府,清虚府。宝镜影团圞。玉兔生依青桂树,金蟆爬上白云端。

风骨最高寒。

()

警跸闻传膳,枢廷述地方。宸游兼武备,大典在官长。

禁额如云起,仙人隔仗望。万重珊翠里,不数尚书郎。

()

初识沅陵路,盘陀费马蹄。寒泉湔石出,峻岭划云齐。

树底窥松鼠,花间听竹鸡。连朝多细雨,磴道不成泥。

()

人日登高阁,窗含碧海烟。雨留花外客,春入水中天。

树隔层岩峭,山开一洞圆。蜗牛庐尚在,高卧有焦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