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朗读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人遗公石屏风,
上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
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
孤烟落日相溟濛。
含风偃蹇得真态,
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
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
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
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
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石屏风的画作,作者以此表达了对画师的赞赏和自己的忧虑。石屏风上绘有一棵孤立在峨嵋山西雪岭上的古老松树,它象征着坚韧和不朽的精神。然而,这棵松树所在的地方崖壁险峻,无法到达,只能从远处望见。石屏风的绘画技巧生动地表现了松树的真实形态,使人信服天地间有神奇的造物者。

作者担心自己和其他才华横溢的文人如毕宏、韦偃等人,可能会死后默默无闻地埋葬在默默无名的地方。他们的骨头可能会腐烂,但他们的心灵和才华却难以穷尽。他们的神奇思维和巧妙创作可能会转化为飘散的烟雾,消失在石头之间。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对才华横溢的文人的忧虑。作者通过描绘石屏风上的画作,表达了对画师的赞赏,认为画师能够用绘画刻画出真实自然的形态。他对峨嵋山上那棵万岁不老之孤松的描绘,寄托了对坚韧和不朽精神的赞美。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和其他文人命运的担忧。他担心自己和其他才华横溢的人可能会默默无闻地离开人世,他们的才华和心灵将无处流传。作者的忧虑反映了当时文人士人生存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描绘画作和表达情感。通过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苏轼表达了对才华的赞赏和对命运的担忧,展示了他对艺术和文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少读高僧传,抗志希远公。澄神五峰表,灭影二林中。

迟回虎溪月,缅想刘雷踪。斯人邈千载,莲漏犹未终。

()

地老天荒,重翻过、鸳湖春色。记当日、白衣来梦,前身西极。

千古男儿忙不了,一时闺阁轻收得。羡缇萦,缓急请从行,真堪激。

()

欹枕背屏山,镜掩灯明灭。香穗弱难扶,一寸金蚕啮。

抱影欲成眠,翠被寒疑裂。双筋亸红绫,半落闻檐铁。

()

双雁东北飞,飞飞向城阙。声含海上飙,影带吴山月。

有客从南来,遗我一书札。上写召旻诗,如彼泉池竭。

()

南山跸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绿苔。曾是纯皇亲幸地,野僧还盼大行来。

()

江上有高楼,可似湖楼迥。楼外文波曲曲通,不驻惊鸿影。

蘋叶弄斜晖,兰蕊雕明镜。剪尽秋花漠漠寒,人卧江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