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朗读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诗人雕刻闲草木,
搜抉肝肾神应哭。
不如默诵千万首,
左抽右取谈笑足。

夜吟石鼎声悲秋,
可怜好事刘与侯。
何当一醉百不问,
我欲眠矣君归休。

诗意:
这首诗以写诗人的心境和创作状态为主题。诗人在闲暇之余雕刻着草木的形象,深入思考并发掘内心的情感,使得他的灵魂产生共鸣而哭泣。然而,诗人认为这种方式不如默默地诵读成千上万首古人的诗词,从中汲取灵感,左思右想,谈笑自若。

夜晚时分,诗人在寂静中吟咏,使得他的声音像石鼎一样哀伤,寄托了秋天的凄凉之情。他感慨于那些行善积德的人,如刘备和侯宝林,他们在世间从事一些好事,但诗人却觉得这些好事都是微不足道的。

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某个时刻畅饮一次,不问世事纷繁,只顾自己的欢愉。他表达了对安宁和休息的渴望,希望在此时能够安然入眠,而君王则归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方式展示了他对创作、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求。他认为默默地诵读古人的诗词可以给予他更多的灵感和思考的空间,这种方式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借鉴。

诗中的夜吟与石鼎声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孤独思考的情景,并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凄凉之感。他对刘备和侯宝林的评价表达了他对行善者的敬佩,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世俗功利的不屑。

最后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宁和自由的向往,他渴望一次畅饮,远离纷繁的世事,只专注于自己的欢愉。这种情感凸显了苏轼追求自由和独立思考的个性,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理想状态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于创作、生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自由思考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三载交情重。竟难留、买舟南去,北风初动。行李萧萧天气冷,落叶黄花相送。

正河水、冰澌将冻。满载异书千万卷,有斯冰、小印随妆笼。

()

北京一崩沦,国史遂中绝。二十有四年,记注亦残缺。

中更支与贼,出入五轇轕。亡城与破军,纷错难具说。

()

瓠实向秋侵,呺然繫夕林。不材留苦叶,槁死亦甘心。

偶伴嘉蔬植,还依旧圃寻。削瓜输上俎,剥枣逊清斟。

()

秦为头,虢为尾,万树桃花光炜炜。行人到此车轮摧,夸父行之速如鬼。

黄帝铸九鼎,博采首山铜。鼎成龙乃去,剩有轩游宫。

()

年纪。年纪。不比十三十四。乳名郑重曾探。眉样蹉跎未谙。眉样。

眉样。难道峰青江上。

()

铜章省差六字文,铸自金宣贞祐年。缜也得之澧镐间,土花黝绿蚀血斑。

小印今尺寸六分,犹存六百载上之金源。金源兴亡三甲午,印虖末造乃生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