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

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朗读
玉堂给札气如云初喜湘累复佩银
樊口凄凉已陈迹,(昔与张同游武昌樊口,来诗中及之。
班心突兀见长身
(台吏谓御史立处为班心。
江湖前日真成梦鄠杜他年恐卜邻
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

诗词:《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

玉堂给札气如云,初喜湘累复佩银。
樊口凄凉已陈迹,(昔与张同游武昌樊口,来诗中及之。)
班心突兀见长身。(台吏谓御史立处为班心。)
江湖前日真成梦,鄠杜他年恐卜邻。
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

中文译文:

玉堂颁发的文书多如云,初次获得湘累和佩银。
樊口的凄凉景象已成为过去,(曾与张舜民一起游历武昌樊口,这首诗中有所提及。)
御史的身份显得突兀高大。(台吏说御史站立的地方就是班心。)
江湖中的过往日子变成了梦,未来恐怕与鄠杜(地名)为邻。
如果有机会与你一起坐下吟咏,应该是客人和主人尽情地表现为诗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给张舜民写的离别诗。张舜民是苏轼的朋友,当时他从御史的职位离开虢州时,苏轼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他的留恋和祝福。

诗中描述了玉堂颁发文书的繁忙景象,以及张舜民初次获得湘累和佩银(可能是指官职晋升和得到赏赐),暗示着张舜民的卓越才能和功绩。然后提到樊口凄凉的景象已经成为过去,这里是苏轼和张舜民曾一起游历的地方,通过描绘樊口的变迁,表达了离别的感伤。接着,诗中出现了"班心突兀见长身"的描述,班心指的是御史站立的地方,这里借以表达张舜民身份的显赫和高大。

接下来,诗人苏轼用"江湖前日真成梦"来形容过去的日子已经如梦一般遥远。"鄠杜他年恐卜邻"则是暗示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可能指张舜民离开虢州后的前途未卜。

最后两句"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表达了苏轼对张舜民的期望,希望有机会与他再次相聚,共同抒发诗人的情怀。诗中以客人和主人的身份来形容彼此间的关系,也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诗歌创作的重视。

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离别的伤感,又展示了苏轼对张舜民的赞赏和祝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才情横溢的艺术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纸光墨彩,神韵如生,当日亲写。慢展遗篇,尚有暗香未化。

重见古精神,恍疑是、瑶池摘下。洗铅华扫尽俗态,淡妆别样娴雅。

()

狮子山前,千林飞雪,门闭不通车盖。剥啄谁来,脱征衫相对。

有故人、苍羽殷勤,忘形便许,就枕筱窗星碎。千顷楼登,记青溪柳外。

()

幽人澹无营,拥书坐茅屋。长日不停吟,短夕犹勤读。

一镫耿虚幌,载籍恣游目。未惜蜡成灰,从教烟似纛。

()

锡驻近云霄,中峰一径遥。林花经雨润,岩雪到春消。

风竹频萧瑟,烟峦自暮朝。不知溪畔路,新涨夜平桥。

()

平原极目四围宽,篱栅村村夕照寒。童牧烧残荒草黑,斧樵声入野云乾。

濯缨亭畔遗碑在,万柳塘前落叶残。欲吊旧游人迹杳,断冰流水咽危滩。

()

青帝所宅震位崇,岩岩气象凌华嵩。阴阳阖辟割昏晓,富媪孕碧延嵱嵷。

雕镌造化青未了,紫翠变灭东海东。博平楼观屹然向,妙构不数般倕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