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前。宋代。苏轼。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石中似有海兽形状。)履道凿池虽可致,玉川卷地若为收。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
《同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写下三章乞求越州,想要去看万壑交流之美。但让造物主开辟山脉的骨架,已经见证了天吴涌动浪头(石中似乎有海兽的形状)。尽管脚踏道路、挖掘池塘也能达到一定效果,但要使玉川弯曲成收敛之势却很难。洛阳的泉石现在由谁主宰,不要学痴人李白和牛郎一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苏轼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并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力量和造化的敬畏。
赏析:
1. 诗词开篇,苏轼希望得到越州的机会,以便亲身去探寻大自然的美妙。这里的越州可以理解为一个蕴含着山川湖泊的地方,寓意着苏轼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2. 接着,苏轼用"造物开山骨"来形容大自然的力量和造物主的智慧。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使人们意识到自然的伟大和无穷的能量。
3. "已见天吴出浪头"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某个地方看到了天吴(指长江)的波浪翻腾。这里的“石中似有海兽形状”指的是苏轼在一块石头上看到了海兽的形状,这种描写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4.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通过比较道路上的凿池和玉川的曲折,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的局限性。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凿池塘来改变环境,但是要使玉川像收敛一样弯曲却很难,这里的玉川可以理解为自然的河流或水道。
5. 最后两句"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表达了苏轼对人类的警示。洛阳泉石指的是洛阳的名胜景点泉石山,苏轼直言不讳地提到了洛阳泉石今谁主,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权已经不再属于洛阳。而“莫学痴人李与牛”则是指不要像李白和牛郎一样,盲目地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而是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景仰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保护自然的主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苏轼表达了他对自然壮丽景观的渴望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造物主智慧的赞颂,又警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并避免过度干预自然的行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幽愤 其二。清代。袁昶。月晕知将风,碍润知雨至。及彼未雨时,绸缪桑土悴。倾桡易新栋,败甓圬早治。何以危堂下,鱼龙陈百戏。在位姑谋乐,栖苕无远志。不知火将燃,不预庀戎器。一朝青犊群,盗弄禁壖地。鬼兵请助我,藉歼翎候使。岂有垂天翼,资彼群蝗翅。岂有神武朝,惜力五斗米。名言失正顺,敌衅挑携贰。瓜剖而豆分,危亡运自致。
闻市中遗火殆尽 其三。南北朝。邹浩。何暇从容白丈人,火边绠缶定纷纷。徙薪曲突非无策,自是当时藐不闻。
苏邸寄内。清代。王季珠。客山百里未云遥,每一萦怀万分焦。各种象图秋讨晒,将花篱菊早勤浇。私仪代我邻翁却,公赋防他悍役骚。病里叮咛无别话,卫生第一气和调。
新春记实二首 其一。清代。刘鹗。新春和气颇薰蒸,共说今年可太平。满眼干戈谁击贼?绕街箫鼓强题灯。常悲尘世阴晴半,须信人生苦乐并。老去不为儿女态,引杯看剑起呼鹰。
送姚处士归亳州。唐代。刘得仁。白发麻衣破,还谯别弟回。首垂听乐泪,花落待歌杯。石路寻芝熟,柴门有鹿来。明王下征诏,应就碧峰开。
送徐漕移宪浙东二首。宋代。周必大。满岁蹒跚泮水间,独公不作腐儒看。几陪佳客芙蓉幕,聊慰穷愁苜宿槃。此去高山空自仰,向来流水为谁弹。割鞭截镫知无益,但觉轮囷激肺肝。
珍禽亭。宋代。胡宿。仁人坐高斋,忘机宅真粹。鱼鸟沐馀恩,树石蒙善气。珍哉岛上禽,托身良得地。
赋得行不由径(一作萧昕诗)。唐代。封孟绅。欲速意何成,康庄欲砥平。天衢皆利往,吾道泰方行。不复由莱径,无由见蒋生。三条遵广达,九轨尚安贞。紫陌悠悠去,芳尘步步清。澹台千载后,公正有遗名。
是夜闻十六兄雪中有作次韵。宋代。杜范。晚山栖半白,晚岫勒斜红。草草三杯里,悠悠一笑中。喜君才磊魄,雇我意蒙茸。伯仲壎篪处,空嗟不与同。
赠韩拙堂。宋代。袁甫。世所谓巧,请为翁说。巧于利口,佞辞河决。何如吉人,其言呐呐。巧于附势,炙手可热。何如节士,刚肠若铁。巧于营生,百计渔夺。何如儒家,冷淡生活。拙反为巧,巧乃大拙。蓦然猛省,比论示彻。本无巧拙,奚较优劣。大道融融,旷兮太空。恶不待攻,善与人同。客访拙翁,携酒相从。客去西东,翁数飞鸿。春日烘烘,适兴携筇。兴呼童年,燕坐堂中。一门雍雍,兰玉玲珑。客贺拙翁,笑倚长松。
盟鸥。明代。张嗣纲。星汉乘槎客,移尊画舫开。江山随处得,鸥鸟傍筵来。人与物无忤,诗从酒里裁。忘机堪自适,池上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