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朗读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拾遗被酒行歌处,
野梅官柳西郊路。
闻道华阳版籍中,
至今尚有城南杜。
我欲归寻万里桥,
水花风叶暮萧萧。
芋魁径尺谁能尽,
桤木三年已足烧。
百岁风狂定何有,
羡君今作峨眉叟。
纵未家生执戟郎,
也应世出埋轮守。
莫欺老病未归身,
玉局他年第几人。
会待子猷清兴发,
还须雪夜去寻君。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送别戴蒙赴成都,担任玉局观将的场景。诗人在行酒送别的时候,经过西郊的野梅和官柳,听说华阳版籍中还收录着他的作品,然后提到成都城南的杜牧依然流传在世。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去寻找万里桥的愿望,但是水面上的波浪和树叶在暮色中沙沙作响。诗中还提到了芋魁(一种植物)的茎径已经有尺许高,桤木已经燃烧了三年。诗人感叹百岁之人的豪情已经消失,羡慕戴蒙现在过着宁静的生活。即使自己没有出人头地,也应该在世俗生活中守护自己的责任。最后诗人告诫别人不要嘲笑老病未归的他,未来成为玉局的人将会是第几个呢?诗人期待着子猷清兴的到来,还需要在雪夜中去寻找戴蒙。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对戴蒙的羡慕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富有意境,西郊的野梅和官柳、万里桥、水花风叶的描绘都带有一种凄凉的意蕴。诗人以此来烘托自己内心的孤寂和迷茫。他通过描述芋魁和桤木的生长和燃烧,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别人不要轻视老病未归的他,同时表达了对戴蒙的羡慕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的独特才情和对现实的洞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比到梅花憨弱。比到梨花轻薄。先占早春开,却也丰姿绰约。

吹落。吹落。怪煞雪风交作。

()

仆本恨人,那禁得、悲哉秋气。恰又是、将归送别,登山临水。

一派角声烟霭外,数行雁字波光里。试凭高、觅取旧妆楼,谁同倚。

()

记得雏鬟窗外报,小亭开遍樱桃。绣幡无力未曾描。

偎屏娇意懒,湘帙且须抛。

()

点易台边客,海天亭外云。行行自舒卷,从此启人文。

廊庙虚前席,诗书集大勋。茫茫后来者,孰与诵清芬。

()

枇杷花底晓霜清,相送郎行一曙星。喔喔邻鸡声不断,摇鞭应过短长亭。

一重帘隔是天涯,帘外漫漫杨柳花。乱扑人衣与人面,不知吹落在谁家。

()

金釭花烬月如烟,空损秋闺一夜眠。报道妆成来送我,避卿先上木兰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