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

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朗读

《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子甥舅氏,摧颓各苍颜。
并为东诸侯,长此佳江山。
寒松无时花,安得插髻鬟。
惟将老不死,一笑荣枯间。
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挂冠及未耄,当获一纪闲。
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
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
仲氏新得道,一沤目尘寰。
岁晚家乡路,莫遣生榛菅。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送别他的表弟程懿叔前往夔州担任运判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苏轼对程懿叔的赞美和祝福,以及对自己和程懿叔命运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与程懿叔的亲属关系作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程懿叔的深厚感情。"与子甥舅氏,摧颓各苍颜。"意指与表弟程懿叔一同经历了岁月的风霜,彼此的容颜逐渐苍老。

接着,苏轼用"并为东诸侯,长此佳江山。"表达了对程懿叔前途的祝福,希望他在夔州能有出色的表现,成为东方诸侯,为国家的江山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寒松无时花,安得插髻鬟。"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年事已高的感慨。寒松虽然常年挺立,但却无时开花,暗喻苏轼已经过了年轻时的风华,无法再享受到青春的美好。"插髻鬟"则是指苏轼已经没有年轻女子的装饰,再也回不到年少时的容貌。

接下来,苏轼表示自己将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老去和生死,"惟将老不死,一笑荣枯间。"他像乐天一样坦然接受生命的荣辱得失,不为外物所动。"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这句话表达了苏轼自比于乐天,但又承认自己没有乐天那样的超然境界。

苏轼继续表达了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在挂冠之后,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挂冠及未耄,当获一纪闲。"他希望自己在离开官场之后,能够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

接下来,苏轼转向表扬程懿叔的才华和坚韧:"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他赞赏程懿叔的进取心和才华,相信他在夔州担任运判的工作中能够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最后两句"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仲氏新得道,一沤目尘寰。"表达了对程懿叔前程的期许。苏轼以船行九曲之湾的比喻,暗示程懿叔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曲折和困难,但他相信程懿叔能够化解困境,取得成功。"仲氏新得道"指程懿叔在官场上刚刚起步,"一沤目尘寰"表示他将在广阔的世界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表弟程懿叔的情感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年老和生命的思考。他以乐天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对未来抱有希望和期许。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江南如画一倾杯,乍合仍离倍可哀。此去孤舟明月夜,排云谁与望楼台。

()

尘事惜萦牵。再到花时又一年。佳会自应多韵事,相连。

遮莫红妆绿柳边。

()

翠被拥无眠,睡鸭沉烟缕。闲对梅花说断肠,窗外连宵雨。

屈指十年寒,此景平分取。静掩金铺老岁华,谙尽愁滋味。

()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

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

()

言登孤竹山,忾焉思古圣。荒祠寄山椒,过者生恭敬。

百里亦足君,未肯滑吾性。逊国全天伦,远行辟虐政。

()

天涯踪迹付觥筹,支枕篷窗倦即休。旅雁数声千里梦,残梅半树五更愁。

地传公路犹名浦,人到清淮一系舟。多少金钱靡费处,谁将全力奠中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