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再过虔州,和前韵?

郁孤台?再过虔州,和前韵?朗读

诗词:《郁孤台?再过虔州,和前韵?》

吾生如寄耳,岭外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咤雪洲。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
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

中文译文:
我的生命像是借来的,游历在山外。
赣石有三百里,寒江长五尺。
楚山微微有霰(雪),越地瘴气久不散。
眺望中断横云的峤(山峰),灵魂飞翔至雪洲。
黎明时分,寺庙的钟声鸣响,傍晚时分,各处楼阁的鼓声齐鸣。
回程的路上迷失在千嶂之间,辛劳的生活中见识过百州。
我不愿随猿猴或仙鹤的变化,宁愿甘心做一个贾胡(商人)留在这里。
只有貂裘陪伴着我,还可以买一叶钓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表达了诗人游历山川的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诗人以自身的存在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将自己的生命比喻为借来的东西,游历在岭外山川之间,寓意着对世事的超脱和追求自由的态度。

诗中描绘了赣石的山川景色,赣石是江西省的一个地名,距离诗人所在的地方有三百里远,江水寒冷而急流湍急。楚山下雪微微有霰,而越地的瘴气久久不散,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诗人登高望远,眺望中断横云的山峰,灵魂仿佛飞翔至雪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悠远思索和超越尘世的向往。

诗中还描绘了寺庙的钟声和楼阁的鼓声,时辰的更迭和生活的喧嚣,以及诗人在归途中迷失在千嶂之间,领略了百州的风景和人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愿追随猿猴或仙鹤的变幻,宁愿甘心做一个贾胡留在这里,这里的贾胡指的是商人,表示诗人宁愿安于平凡的生活而不追求仙境或者名利。只有贵重的貂裘相伴,还可以买一艘钓船,暗示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川、天气和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简朴生活的追求。诗人以自己的游历和观察,寄托了对人生和人世的思考,展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把握。这首诗词以其简洁、深邃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了对自然、生命和追求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白雪闲庭,三馀小窗,昔年曾贮婵娟。分花斗草,何地不堪怜。

剪烛西窗话旧,相倚处、携手凭肩。从别后、时移世换,肠断各风烟。

()

知在东篱第几重。佳名偏喜与兰同。爱他开紫不开红。

为折一枝珍护好,浅颦轻笑伴芙蓉。肯教沦落怨西风。

()

永嘉一蒙尘,中原遂翻覆。名胡石勒诛,触眇苻生戮。

哀哉周汉人,离此干戈毒。去去王子年,独向深岩宿。

()

椒阁春寒掩绮屏。晓云如墨静愔愔。幽兰憔悴惜馀阴。

慵制红盐翻妙曲,奈教白博冷瑶琴。炉烟微袅一痕青。

()

江上有高楼,可似湖楼迥。楼外文波曲曲通,不驻惊鸿影。

蘋叶弄斜晖,兰蕊雕明镜。剪尽秋花漠漠寒,人卧江南病。

()

何处钟声。谁家笛韵,最是多情。独步芳阶,芭蕉月上,影落疏棂。

连朝腐草无萤。窗儿外、风清月明。宝篆抛烟,银灯无焰,倍觉凄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