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思邈真

题孙思邈真朗读

《题孙思邈真》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一去五百载,
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
不应尸解坐虻虫。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对孙思邈的赞美和惋惜之情的表达。孙思邈是唐代的一位医学家,他在峨眉山西崦修炼成仙后,已经过去了五百年,但他的存在仍然在人们的记忆中。诗人认为孙思邈自视为天仙,享有官职的待遇,不应该被视为寻常人而座虫蛆的尸体。

赏析:
这首诗词寄托了苏轼对孙思邈的崇敬之情。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医术造诣和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苏轼以峨眉山为背景,将孙思邈置于山巅,象征他的卓越地位。"一去五百载"表明了孙思邈已经去世五百年,但他的存在仍然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敬意,强调了孙思邈在医学界的伟大成就和非凡地位。

诗的后两句则批评了一些人对待孙思邈的态度。"自为天仙足官府"指的是孙思邈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具备了神仙的地位和官员的待遇。"不应尸解坐虻虫"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态度的不满和愤慨。"尸解"指的是尸体腐烂分解,"虻虫"则是指苍蝇等昆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对待孙思邈的人。诗人认为这些人对待孙思邈的态度是不应该的,因为他们应该尊敬和崇拜这位医学界的巨擘。

整首诗词通过对孙思邈的赞美和对他的批评,传达了诗人对医学的敬意和对一些人态度的不满。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怀念,又反映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审视。同时,通过描绘峨眉山的景色和运用隐喻手法,使诗词更具意境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杜老留题处,征帆又此停。水痕侵岸白,岳色向人青。

樯燕飞何处,江猿不可听。劫来一凭眺,落叶满空亭。

()

晓禽呜,透纱窗、黯黯淡淡花影。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著花事惊醒。

千红万紫,生怕他、随风不定。便匆匆、自启绣帘看,寻遍芳径。

()

选胜轻装出,分行小队齐。珠鞭阑过凤城西,一字沿流,同解锦鄣泥。

玉爪看调鹘,花冠簇斗鸡。应弦斜拂柳圈低,薄醉归来,纤手个人携。

()

百脏发酸泪,夜涌如原泉。此泪何所从,万一诗祟焉。

今誓空尔心,心灭泪亦灭。有未灭者存,何用更留迹。

()

扬帆十日,正天风吹绿,江南万树。遥望灵岩山下气,识有仙才人住。

一代词清,十年心折,闺阁无前古。兰霏玉映,风神消我尘土。

()

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