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

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朗读

《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苏轼自我安慰和寄托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张常侍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生来享受天赋的禄位,作为玄膺流淌的玉泉。
为何要去陶彭泽,缺少酒便说不出话来。
仙人和道士,自己修养不在繁忙中。
只要能除去荆棘,就不用担心梨树和枣树的过错。
我已经六十一岁,颓废的景象笼罩着西山。
岁末似乎获得了一些,稍感散亡得到了安慰。
就像千丈高的松树,常常受弱蔓缠绕的折磨。
滋养我这寒冷岁月的枝干,总会有解脱的时刻。
当米粮用尽时,才会怪罪饥饿的老鼠迁移。
两个儿子真正的客人,即使不醉也会感到愉悦。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真正的修养和满足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在于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修炼。苏轼将自己比喻为陶彭泽,意味着他渴望远离尘嚣,寻找内心的宁静。他希望自己能像草木一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和束缚,寻求内心的解脱。

在岁末的时刻,苏轼感到自己似乎得到了一些安慰,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老和生命的无常。他以千丈高的松树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在岁月流转中的无助和困顿,但他依然希望能够在寒冷的岁月中找到解脱和宁静。

诗词中提到的米粮用尽和饥饿的老鼠迁移,可以理解为在物质匮乏的时刻,才能真正意识到物质的无常和不足。最后提到的两个儿子是指苏轼的两个儿子苏迈和苏坦,他们是苏轼的知己和朋友,即使不陶醉于酒,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内心宁静和解脱的追求,并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展示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对内心世界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天宝初六载,作宫于温泉。
明皇与妃子,自此岁幸焉。
紫阁清风里,崇峦皓月前。
柰何双石瓮,香溜尚涓涓。
()
何曾见飞渡,年又年痴。
今古相望犹疑。
朱颜一去似流水,断桥魂梦参差。
何堪更嗟迟暮,听旁人说与,此夕佳期。
()

里巷占新岁,皆云胜旧年。几回新岁过,万事只如前。

()
水月皆内景,入秋倍清晖。
世无善观者,滔滔吾谁归。
()
拶透机先子欲酬,迅雷楫下汗如流。
踏翻船子水悠悠,直入千峰不转头。
()
天柱峰无心肩,郁郁高松满川。
万身苍髯老禅,刳心忘义忘年。
说法曾无间歇,松风寺後山前。
四海五湖衲子,更於何处参玄。
()

梁州夏早,南浦荷花媚。人月欲圆时,贺圣朝、生申名世。桂枝香满,早夺锦标回,春光好,少年游,烂醉蓬莱里。谒金门贵,小镇西南地。品令贯三台,□雄望、江南江北。归朝欢乐,好事近佳辰,风流子,玉团儿,为唱千秋岁。

()

正是叹羁游,知音拜楚侯。何须辞远道,自可乐扁舟。

倚棹江洲雨,闻猿岛岫秋。谢家山水兴,终日待诗流。

()

屈曲缘江出路赊,青山多被四邻遮。岂无修竹来鸣凤,尽有垂杨宿暮鸦。

俗祀勾龙招近局,僧逢谷雨寄新茶。往来尽是山王辈,不比寻常野老家。

()

十二年前此乐群,石床萝径叶纷纷。死生惭负延陵剑,箧笥空存邺下文。

山色茫茫看落日,秋阴漠漠但寒云。道山亭即山阳路,邻笛凄清不忍闻。

()

力扶沧海将颓日,目送西山不尽云。一邑岂能专惠爱,至今天下不名君。

()

宿雾初收雨过檐,侯门池馆绿阴添。波间香饵金鳞出,叶下黐竿翠羽黏。

谩遣易牙调异馔,不教扶朗识生盐。酒阑夜色清如水,露滴松稍湿老髯。

()

三月皇州望欲迷,涌金门外草初齐。满山云气不见日,一雨天街都作泥。

温室树移鹦鹉去,玉津花落杜鹃啼。断桥何日重携酒,醉和儿童唱大堤。

()
()

脱却缝掖衣,更结曼胡缨。安能郁郁事笔砚,男儿本自重横行。

越王山下秋风起,塞北此时严保垒。皇家选士重防秋,迢递征途从此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