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去临川

初去临川朗读

《初去临川》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去临川》
东浮溪水渡长林,
上坂回头一拊心。
已觉省烦非仲叔,
安能养志似曾参。
忧伤遇事纷纷出,
疾病乘虚亹亹侵。
未有半分求自赎,
恐填沟壑更沾襟。

中文译文:
初次来到临川,渡过东浮溪,穿越茂密的长林,
登上山坡,回首一拍胸膛。
我已经意识到,省悟烦恼并不像仲叔那样得心应手,
怎能像曾参那样培养心志。
忧伤和困扰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
疾病乘虚而至,迅速地侵袭。
我还没有努力半点来寻求自我救赎,
担心填满沟壑,更加沾湿我的衣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王安石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初到临川时的心境和困扰。诗中的东浮溪和长林是具体的景物,通过描绘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渡过溪水,穿越长林的情景,回首望着背后的临川,内心激荡不安。这表现了诗人初到陌生之地的不适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仲叔和曾参的比较。仲叔和曾参都是古代的贤人,能够应对烦恼并保持坚定的心志。诗人感叹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从容自若地面对困难和烦恼。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诗人面临的困扰和挑战。他经历了许多令人烦恼的事情,疾病也开始侵袭他的身体。诗人意识到自己还没有真正努力去解决问题,担心自己的困境和痛苦会越来越深。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纷乱和困扰,表达了他在初到临川时的无助和不安。诗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心志产生了怀疑,同时感叹人生的艰难和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

艺得芳园茗,采将谷雨时。樵青扫竹煮,一碗一篇诗。

()

南北销魂已黯然,谁知掩泪向江天。伤心别路三千里,回首浮云五十年。

粤隐独先持海钓,楚游曾约问泷船。他时纵听邻人笛,只在山阳竹树边。

()
山立群公表,朝廷势自尊。
远谋安庙社,厚德镇乾坤。
帝念经纶广,人思色笑温。
骑箕今不返,麟阁画空存。
()

晓奉潘舆出建章,仙郎六传正飞扬。上台气色联花萼,江左风流绕凤凰。

莲府日长惟画诺,桂坊天远忆含香。淮淝正是烽烟静,一过名园访辟疆。

()

寒闺昼密罗幌垂,婉容丽色心相知。双去双还誓不移,长袖拂面为君施。

()

朝发光林寺,崎岖渡复攀。
抠衣缘翠湿,侧足下苍顽。
急雨欲平涧,断云时见山。

()

铜盘绿水浸红蕖,风卷纱幮睡足初。
金殿故人如借问,为言病酒懒修书。

()

少年喜追随,老大厌諠哗。惭愧二三子,邀我行看花。

花开岂不好,时节亦云嘉。因病既不饮,众欢独成嗟。

()
织罢回文锦字新,题封寄远恨无因。
相逢空有辽阳客,每向津头问路人。
()
儿造从来自不情,百千万变底人惊。
人生水上浮沤影,物论风前乱叶声。
自笑醉吟空赘传,谁知橘隐竟无名。
况今衰老知何用,惟有关门答五行。
()

沙陀独眼儿,初起势颇悍。赴难虽有功,拒汴终不展。

局促居河东,四战岂长算。契丹既背盟,幽州复中变。

()

清风夹道槐阴舞,谁信青天来白雨。马上郎君走似飞,树下行人犹蚁聚。

须臾云散青天开,依然九陌飞黄埃。乃知造化等儿戏,一日变态能千回。

()

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

东轩海日已先照,下界晨鸡犹未啼。

()

近闻韦氏妹,零落依草木。

深负鹡鸰诗,临风欲痛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