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约之园亭

段约之园亭朗读

诗词:《段约之园亭》

爱公池馆得忘机,
初日留连至落晖。
菱暖紫鳞跳复没,
柳阴黄鸟啭还飞。

径无凡草唯生竹,
盘有嘉蔬不采薇。
胜事阆州虽或有,
终非吾土岂如归。

中文译文:
喜欢公共的池塘和庭院,能够忘却尘世的纷扰,
初日从早晨延续到黄昏。
温暖的菱叶上,紫色的鱼鳞跳动又消失,
柳树的阴影里,黄鸟鸣叫着飞翔。

小径上没有普通的草,只有竹子茁壮成长,
盘子里摆满了美味的蔬菜,而不是采摘薇草。
尽管阆州有美好的景色,
但终究不是我的家园,何如回归故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家园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公共的池塘和庭院,表现了他对宁静、清幽环境的喜爱,希望能够忘却尘世的烦忧。诗中通过描述初日从早晨延续到黄昏,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流转的感知,使整首诗融入了自然的节奏。

诗人运用菱叶和鱼鳞、柳树和黄鸟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菱叶上的紫色鱼鳞跳动又消失,柳树下的黄鸟啭鸣飞翔,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这些景物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热爱之情。

诗中还出现了竹子和蔬菜的对比。小径上没有普通的草,而是茁壮成长的竹子,这象征着诗人对坚韧和生命力的崇尚。盘子里摆满了美味的蔬菜,与采摘薇草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优雅和品味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思念和回归的渴望。尽管阆州可能有美好的景色,但对诗人来说,只有故土才是真正的归属之地。这种对家园的眷恋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各种元素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家园的深深眷恋和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和宁静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各种元素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家园的深深眷恋,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葳蕤深锁年华老。欹枕梦回啼鸟。春漏迢迢待晓。镇日忧心悄。

卷帘满目游丝袅。零落杏花飞绕。缚帚呼童频扫。砌长忘忧草。

()

秋雨潇潇意难畅。忽敲门、道人来访。玄都客、谈论海天方丈。全不管、世间得丧。

惟有真知最高尚。一任他、你争我让。把身心、且自忘忧颐养。阅尽古今花样。

()

乱红新碧阴如幕。夹罗初换单绡薄。曲栏沸春声。卷帘无数莺。

花丛双蛱蝶。颤向钗丛贴。和笑弄青梅。是伊亲摘来。

()

一生愁恨集今辰,尚有微躯系五伦。泪尽宛诗言我日,悲深鲁史笔王春。

山头马鬣封孤子,天上龙髯从二亲。留此一丝忠孝在,三纲终古不曾沦。

()

谁知载鬼竟盈车,名剑何从请辟闾。会遣遐荒通博望,相传穷岛产夫诸。

见闻已辟方言馆,盟誓常凭约法书。好凿昆明勤习武,衔珠或有报恩鱼。

()

前年西子湖心,龙舟竞斗争先手。也寻短棹,笙歌丛里,欢同亲旧。

鼓似奔雷,人如簇锦,齐齐翘首。想今年两度,包金切玉,希有事胜前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