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一上人

草堂一上人朗读

诗词:《草堂一上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一公持一钵,
想复度遥岑。
地瘦无黄犊,
春来草更深。

中文译文:
一个僧人手持一钵,
想要再度翻过远山。
这片土地贫瘠,没有黄毛小牛,
春天来临时,草又长得更加茂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形象,借以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观察。诗中的“草堂”指的是僧人的住所,而“一上人”则是指这位僧人。诗人王安石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意境和感慨。

首先,诗中的僧人手持一钵,暗示着他的行囊简单,生活朴素。他怀揣着一颗向往远方的心,渴望再次越过远山。这种追求自由和远方的意愿,表达了人们对于追求理想和追寻更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诗中描述了土地的贫瘠和缺乏黄毛小牛。这里的土地瘦薄,暗喻着环境的艰苦和资源的匮乏。而没有黄毛小牛,也可以视为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富足的向往。这种对于物质生活的思念,与僧人的简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中提到春天时草更加茂盛。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叹和对季节更迭的感慨。春天的到来,让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草木蓬勃生长,暗示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整首诗以朴素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对简朴生活的选择以及对自然的赞美。诗人通过对细小事物的观察和描绘,传递出深邃的情感和哲理,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闻说匈奴眼睛绿,李陵子孙黑其目。瀚海东西滋游牧,至今犹应传部族。

吁嗟猿臂飞将军,中华以外延祁云。烧荒夜猎射猛虎,可有英风肖乃祖。

()

素羽轻翻,淡然无暑,棱棱当暑偏清。梨云门掩,甘自让娉婷。

问道葵榴争艳,应愁说、茉莉佳名。裁蕉叶、停毫倚石,香韵赋难成。

()

乱红新碧阴如幕。夹罗初换单绡薄。曲栏沸春声。卷帘无数莺。

花丛双蛱蝶。颤向钗丛贴。和笑弄青梅。是伊亲摘来。

()

泪粘春住,香吹梦醒,提起旧时根节。画船丝柳绮窗花,整一幅,断肠图揭。

彩云易散,银河难渡,青鬓莫教催雪。来生慧业恐生天,又负却,人间风月。

()

仲尼一旅人,栖栖去齐卫。当其在陈时,亦设先人祭。

深哉告孟言,缅矣封防制。而我亦何为,远游及三岁。

()

一枝篱下晚含香,不肯随时作淡妆。自是太真酣宴罢,半偏云髻学轻狂。

舞衣初著紫罗裳,别擅风流作艳妆。长夜傲霜悬槛畔,恍疑沈醉倚三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