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湘水。唐代。孟浩然。一作崔国辅诗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夜渡湘水》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孟浩然(有一说一作崔国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舟船贪图利润,暗自渡过湘川。能闻到杜鹃花散发的清香,听见歌声是在采莲。科举考试的人们投身到岸边的篝火旁,渔夫在湖潭中留宿看烟雾升起。同行的伙伴们时不时互相询问,浔阳在何处边界。
诗意:
《夜渡湘水》描绘了一个夜晚渡过湘水的场景。诗人表达了人们在追逐利益的舟船上秘密渡过湘川的行为,暗示了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心态。然而,诗中也展现了一些美好的意象,如杜鹃花的芳香和采莲者的歌声,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最后两句提到了科举考试的场景,表现了那些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人们的焦虑与期待。
赏析:
《夜渡湘水》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夜晚湘水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诗中运用了描写性词语,如“贪利涉”、“暗里渡”、“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夜晚湘水的氛围和动静。通过对科举考试和渔夫留宿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对命运的期待与挣扎。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照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夜晚的湘水之旅,使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一些关于人生和社会的问题。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才华和对社会的触动。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百香诗 其十一 剪刀。元代。郭居敬。双股尖齐燕尾长,良工磨削白如霜。晓庭剪断梨花□,带得一些春露香。
徐寇南逼感事献江南知己次韵。唐代。罗隐。酒阑离思浩无穷,西望维扬忆数公。万里飘零身未了,一家知奖意曾同。云横晋国尘应暗,路转吴江信不通。今日便成卢子谅,满襟珠泪堕霜风。
春景 其二 孤舟乱春华。宋代。刘辰翁。罨画来兼往,孤舟自若耶。悠悠信溪路,籍籍乱春华。今古三高客,乾坤一叶家。泛桃冲雨过,穿柳带烟斜。下水随飞燕,移梢为惜花。日斜归兴急,恐或见胡麻。
十二月乐章 其三 三月。明代。李德。花敛容,柳刷翠。扇薄欲裁纨,佩香思剪蕙。桐英寂寂沉寒波,粉绿猗猗日影多。六街烟花净如扫,千年古血生青草。
和体方立春日暄晴。唐代。王翰。春透帘栊已解寒,春盘相送拟追欢。轻冰向暖难成冻,残雪经销不作团。阶下草芽方展绿,枝头梅子已生酸。袁安今有伸眉意,莫作冬前故态看。
塞上曲二首。唐代。王烈。红颜岁岁老金微,砂碛年年卧铁衣。白草城中春不入,黄花戍上雁长飞。孤城夕对戍楼闲,回合青冥万仞山。明镜不须生白发,风沙自解老红颜。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袁君正。宋代。林同。家人劝我睡,共说不眠难。官既未得差,眠时自不安。
题冒芥原先生编年图录八阕 画堂春 其六 圜桥受饩。清代。熊琏。黑貂裘敞几多年。一朝领袖文坛。儒生风味只清寒。鬓发将斑。迟暮才沾天禄,高堂已隔重泉。回思往事益心酸。茶水无欢。
城上夜宴。唐代。白居易。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题宗室大年画二首。宋代。黄庭坚。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喜宗兄端叟再会武林还暨阳二首。元代。方回。兵间曾脱死,不意各年高。未觉才全尽,犹能气颇豪。有诗尝互看,无酒可同遨。吴越相思梦,谁云隔夜涛。
题卢元佐所藏江山图。明代。高逊志。结茅曾住白云间,游宦多年客未还。开卷偶然乡思动,数峰浑似鄂州山。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杀驼破瓮。南北朝。伽腽肭。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曩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来语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调笑令 此首与前一首原作一首,兹从律分为。金朝。马钰。山峭。彩霞照。一颗神珠常吐耀。无穷瑞气长笼罩。更有祥烟袅袅。三清专遣青童诏。报道无为功要。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 其三。宋代。李纲。叉指膝间,目视霄汉。意象轩举,邈无畔岸。刚大之气,塞于天渊。俯仰无怍,纵心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