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贺新郎朗读
翠浪吞平野。
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待细把、江山图画。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
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
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
更复道、横空清夜。
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
堂上燕,又长夏。

诗词:《贺新郎·翠浪吞平野》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
翠绿的波浪吞噬着平野,拦住了天河的流水,不知有谁能够照见自己的倒影,我躺在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
雨中的烟雾,最好是晴天的时候,模糊地勾勒出西施未嫁的轮廓。等待着细致地描绘江山的画卷。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在千顷的光芒中形成了堆积如山的波浪,像是一艘扁舟,欲要下行到瞿塘马。其中有一句,难以表达出其浩大的景象。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
诗人仿佛身处西湖社,回忆起风流的事情,再度开始耕耘,绿色的阴影成为了现实。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
在街头巷尾,游人赞美着自己的故国,十里之内是水晶般的台榭。再次返身,道路上是一片横空出世的明净夜晚。

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在红妆美女中传唱着美妙的曲调,询问着曾经的岁月,那些已不再存在的鱼和鸟。堂上的燕子,又迎来了长夏。

这首诗《贺新郎·翠浪吞平野》描绘了翠绿的波浪吞噬平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美好的向往。诗中融入了西湖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忆。诗人通过诗意的运用,勾勒出浩大的景象和深刻的情感,使整首诗具有广阔的意境和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桃源何处独伥伥,咫尺烽烟隔故乡。恶梦每疑逢黑劫,微官也似熟黄粱。

饥寒我愧陈无已,忧乐谁知杜季良。身世那堪追子美,咏诗独立太苍茫。

()

秋色牵衣户半扃,君行应念此园亭。桐枝濯濯侵檐绿,竹叶垂垂带雨青。

别意欲言思转涩,愁怀难解酒无灵。漫劳握手增惆怅,他日还添两鬓星。

()

展卷吟怀放。叹斯人、文章歌哭,古今同望。岂止才华倾八斗,应是闲愁无量。

休更似、落梅凄怅。鹤背风高仙骨冷,剩人间、尘土诗魂葬。

()

东指羽陵山下。小有亭楼如画。松月夜窗虚。待卿居。

闲却调筝素手。只合替郎温酒。高阁佛灯青。替钞经。

()

芙蓉吐艳漙清露,杨柳垂条曳晚烟。几点凫鹥惊画桨,一湖风月载兰船。

枣悬硕果心皆赤,芡劈香包实本圆。揽得秋光游兴剧,清宵景物倍鲜妍。

()

残月朦胧几曲棂,簟波如水烛如星。五更风雨槐花落,何处秋萤上画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