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宋代。朱熹。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参考资料:
1、陶文鹏. 宋诗精华[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680页
此诗作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的泉州。诗人和溥公久别重逢,正值重阳,溥公有诗为赠,诗人酬答了这首律诗。
参考资料:
1、张海鸥.宋名家诗导读[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第323页
诗的开头两句:“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表明别后几年,经常思念自己的友人,回首前尘,当年聚首的云关,还频频萦现在梦寐之间,那里的东峰,正是溥公栖息之所。而这次重逢,恰好还在云峰,重逢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虽说时光流逝,自己的双鬓已经斑白,但能会见故人,也就是莫大的安慰了。接着申足前意:“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检点梁间的燕子,它们自去自来,已经经历了不少新的岁月,燕巢犹在,已是新筑的了。那台上所见的溪山,还像旧时一样,妩媚迎人,似乎和老友招呼:“你们旧日的游踪,还存留在这儿哩!”这两句进一步写重逢的喜悦,溪山依然如画,燕语如迎敌人,岁月是消失了,却喜旧情还在。
五六两句,转进一层,写重逢以后谈论的内容:“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尽管佛家爱说三生(前生、今生、来生),溥公也不例外,但作者看来“三生”毕竟是无据的。所谓万法归根,实皆本于寂静。佛家主张寂灭,追求不生不灭的涅粲境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而儒家主张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主张居敬镇独。但归根结蒂,佛家、道家的宗旨,其由来只在于一个“闲”字。闲则静,静则百念皆空,神完志适。这和儒家重视人事,主张格物致知、居仁由义,在观点上也是迥然不同的。这两句说明作者和溥公,尽管是知交,但对哲学上的观点不妨各有见解。
结尾两句:“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作者知道上面“三生”、“万法”的说法,支郎必定不会同意,甚至还要相恼。诗句中以“又相恼”表示和溥公的解说,早有不同。又以“不落语言间”表示,之奉酬新诗的本意,只是表白自我的情志,真情所在,原是不落于语言之间的。这最后一句意思是说:新诗在语言之外,寓有深情。相逢一笑,溥公于“相恼”之外,当亦为重逢的喜悦,而欣然相谅吧。
参考资料:
1、缪钺.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年:第1201页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满庭芳。宋代。毛并。濩落难容,崎岖堪笑,一年陆走川浮。又携妻子,两度过神州。紫蟹鲈鱼正美,凉天气、恰傍中秋。今宵意,无人伴我,快泻玉双舟。功名,聊尔耳,千金聘楚,万户封留。又争如物外,闲旷优游。好在东阡北陌,相从有、诸老风流。家山近,归休去也,不上望京楼。
奉和御製庆先后升袝礼成。宋代。夏竦。事地有严彰至德,顯亲为重化含生。永怀慈景心追孝,载举鸿仪月就盈。徽册钦崇昭懿铄,太宫祇袝极诚明。黄彝进祼精衷达,小吕登歌茂礼成。式宴外庭均大庆,受釐恭馆洽维祯。薰弦远播思齐颂,亿载垂鸿廓帝紘。
踏莎行。宋代。张抡。一片闲云,山头初起。飘然直上虚空里。残虹收雨耸奇峰,春晴鹤舞丹霄外。出岫无心,为霖何意。都缘行止难拘系。幽人心已与云闲,逍遥自在谁能累。
送滇人周广文校士关内。明代。王世贞。绛帐如云海国开,公车还复领群材。秦庭忽动连城色,汉马多从西极来。题罢金天霞作掌,饮残清渭月为杯。奚囊定有怀滇句,知向昆明沼上回。
虏中纪事。宋代。苏颂。夷俗华风事事违,矫情随物动非宜。腥膻肴膳尝皆遍,繁促声音听自悲。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
次韵春日寄山中故友二首 其一。宋代。饶节。世人纷纷有底急,利欲著身如束湿。道人摆去邻虚尘,拄杖芒鞋当收拾。
笔兼红墨,砚子同为事。甲乙紧相随,缺一物、难能作使。闲来静坐,屈指细寻思,要为书,不时思,须用清泉水。恰如四季,春夏秋冬是。漫热与凉寒,相结就、年何拟议。元来就上,别有妙玄微,按真玄,合天机,闰月方成岁。
蓦山溪·笔兼红墨。金朝。王哲。笔兼红墨,砚子同为事。甲乙紧相随,缺一物、难能作使。闲来静坐,屈指细寻思,要为书,不时思,须用清泉水。恰如四季,春夏秋冬是。漫热与凉寒,相结就、年何拟议。元来就上,别有妙玄微,按真玄,合天机,闰月方成岁。
灵池县见早梅(时太尉中书令京兆公奉诏讨蜀余在幕中)。唐代。吴融。小园晴日见寒梅,一寸乡心万里回。春日暖时抛笠泽,战尘飞处上琴台。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酬谢帅赠靴。元代。郭奎。东郭家贫才露趾,将军独赠锦靴新。全胜公子真珠履,最称吾儒小角巾。步月暂沾银汉露,踏花终涴玉京尘。几时醉向金銮脱,只恐高家力士嗔。
奉和数畴兄病起之作 其一。明代。王立道。雨过幽斋草树鲜,书签药裹共年年。身名幸遣朝簪累,昏嫁还忧世网牵。散发行吟春水曲,振衣独立晚风前。自嫌客至常赊酒,特与空囊留百钱。
丁亥岁朝把笔。宋代。洪咨夔。鸡唤璇杓一夜东,长天绀碧静无风。年华老子欢娱裹,春事儿曹翰墨中。脱雪荠芽盘饤绿,晞阳椒蕾酒行红。赭袍亲上慈明册,正想千官会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