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

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朗读

《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庐山楞伽寺内的三贤堂,以及作者向南康太守曾致虚呈送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房牙签三万轴,
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余坡老枯木枝,
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
作堂要与祠千年。
只供清风荐明月,
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
李家玉润苏家客。
并遣巫阳招取来,
分坐庐山泉上石。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庐山楞伽寺内的三贤堂,展现了作者对庐山的景色和文化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词以庐山楞伽寺的三贤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景色和文化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山房内摆满了三万轴的牙签,六丁下取归群玉,形容了三贤堂的庄严和珍贵。诗人通过描述坡上的老枯木枝、雪骨和霜筋插入云屋,展示了庐山的幽静和神秘之美。诗人还表达了楞伽老僧怀念两位贤人的情感,希望能够建造一个能够祭祀他们的堂宇,并且只供清风荐明月,不需要秋菊和寒泉的供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庐山楞伽寺的景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山房内三万轴的牙签和归群玉的描绘,展示了三贤堂的珍贵和庄严。而描述老枯木枝、雪骨和霜筋插入云屋的形象,则表现了庐山的幽静和神秘之美。诗人通过楞伽老僧的怀念,表达了对两位贤人的敬仰之情,并希望能够为他们建造一个能够祭祀的堂宇。最后,诗人以清风荐明月的形象,表达了对庐山清幽环境的向往,而不需要繁华的秋菊和寒泉的供奉。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庐山楞伽寺的景色和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贤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展示了对传统文化和自然之美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

猜你喜欢

玉剪燕归秋社,木犀香浸云屏。连阴初霁月华清。

恼煞碧天风劲。

()

细雨斜风,寒砧落叶,年年做就重阳。偏今宵明月,满地凝霜。

愁绝绿窗深掩,挑兰灺、伴过凄凉。无聊甚,瓶花影里,独自持觞。

()

一痕轻软,受尽日沈沈,禅榻香满。别样珑松,小擘露华犹泫。

斜挑玉柱停匀,握处兜罗难辨。幽佳地,龙涎罢烧,银叶微暖。

()

相逢怕觅闲文字,替卿疗可春病。难道才人,风风雨雨,埋却半生幽恨。

维摩消损。有如愿天花,泥人出定。一样中年,万千心绪待重整。

()

轻容窄袖。试并刀齐捲,春痕先漏。斲粟似、月晕般圆,爱双约腕酥,叶绣花镂。

不是山凝,也不是、悬黎琢透。是苓根千载,秋葵颜色,蛮丝穿就。

()

忆昔于归纨绮丛,郎家声誉擅江东。肃雍自叶房中乐,散朗仍归林下风。

日暖画楼彤管丽,春深珠箔麝兰通。彩云散后空凭吊,野哭荒郊恨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