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

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朗读

《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幽人筑淇澳,不与世相闻。
独携千卷书,过于骨肉亲。
辛苦作室堂,插架如鱼鳞。
时时体不住,一遇千载人。

山川兵火后,墟庙金石存。
消磨余纸墨,幻灭去无痕。
功名但如此,知子道可尊。
不遗世一毫,以全与其身。

包丑傅黛膏,百态售笑颦。
谁能双蛾眉,闭户自贵珍。
鄙人有夙尚,愿与幽侣敦。
他年抱健犊,听啸入苏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

隐居者在淇澳筑室,不与世人相知。
独自带着千卷书,比亲人还亲近。
辛苦地建造这个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
时常感叹自己无法把握时代的变迁,却在某个时刻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人。

山川经历了战乱,废墟中的庙宇和金石碑刻依然保存着。
消磨了许多纸墨,但这些文字和画作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功名只是如此,知道孝道才是最值得尊重的。
不留下世间一丝一毫,只为了全心全意对待自己。

包括丑角和傅黛膏在内的各种姿态和笑颦都在售卖。
谁能拥有双蛾眉,闭门自贵珍视。
我这个卑微的人有自己的追求,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亲密相处。
将来抱着健壮的犊子,听着它的啸声进入苏门。

这首诗词表达了隐居者的心境和追求。他选择隐居淇澳,远离尘嚣,不与世人相知。他独自带着千卷书,将书房建得辛苦而精致,对书籍的珍视超过了亲人。他感叹自己无法把握时代的变迁,但在某个时刻却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人。诗中还描绘了山川经历战乱后的景象,废墟中的庙宇和金石碑刻依然保存着,但文字和画作已经消失无踪。诗人认为功名只是表面的东西,真正值得尊重的是知道孝道。他希望不留下世间一丝一毫,只为了全心全意对待自己。诗中还提到了丑角和傅黛膏等各种姿态和笑颦的售卖,以及希望拥有双蛾眉的珍视。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愿望,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亲密相处,将来抱着健壮的犊子,听着它的啸声进入苏门。整首诗词以隐居者的心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漠和对内心追求的坚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朗读
()

猜你喜欢

镜里绕馀香,花落风无定。流水依然傍画栏,不见徘徊影。

愁语堕苍茫,今日重思省。曲罢无声似有人,只觉梁尘冷。

()

首夏半晴天。曲水无由系画船。恨不共君同一醉,尊前。

饱听飞琼绿绮弦。

()

石阑曲护,看鱼鳞细浪,绿涌幽渚。簇簇蒲梢抽短剑,演漾满陂春水。

吐沫浮花,香吹卷絮,没处圆纹起。藕边坠雨,满襟凉意如此。

()

飘零也定,清狂也定,莫是前生计左。才人老去例逃禅,问割到、慈恩真个。

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少年三五等闲看,算谁更、惊心似我。

()

日斜风定数峰青,白鹭冲波掠翠萍。独倚垂杨竿不动,蓑衣飞上几蜻蜓。

()

郁郁千株柳,阴阴覆草堂。飘丝拂砚石,飞絮点琴床。

莺啭春枝暖,蝉鸣秋叶凉。夜来窗月影,掩映简编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