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竹轩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竹轩朗读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竹轩》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竹轩最为雅致,种种珍贵的竹子清晰可见。正书的书籍稀少,寒风呼啸着飘雨而来。翠绿的竹荫下凉爽地坐着,轻柔的音韵传达着清新的欢愉。用锦缎制作的扇子,为夏日带来凉爽;用玉石雕刻的笋子,供应春天的盘食。晴天里,蜗牛悄悄地躲在叶子底下;螟虫和雀鸟则在林间飞舞。在宁静的心境中,遇到了令人愉悦的事物,内心的豪情随处得到满足。暂且不要一天都无所事事,何必追求千亩的广阔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竹轩为主题,通过对竹子、书籍、风雨、翠竹荫、清欢、夏扇、春盘、蜗牛、螟虫和雀鸟等元素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先,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和清雅,竹轩的雅致和种种珍贵的竹子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向往。

其次,书籍的稀少和风雨的寒冷,暗示了作者对知识的珍视和对逆境的坚韧。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困难的应对,体现了作者的学识和胆识。

接着,翠竹荫下的凉爽和承载清欢的疏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享受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种清新的欢愉和宁静的心境,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满足。

然后,夏扇和春盘分别象征着夏天的凉爽和春天的丰收,展示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感知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蜗牛和螟虫、雀鸟的出现,以及幽兴和高怀的表达,表明作者在宁静的心境中,能够从微小的事物中获得愉悦和满足。这种豪情和满足感,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了安宁和满足。

整首诗词以描绘竹轩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困难、季节和微小事物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

猜你喜欢

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坐断顶{左宁右页}头,千圣望不及。
()

笛声吹彻玉楼寒,金鸭香消更漏残。
含泪欲挥羞不敢,倩他银灯向人弹。

()
心月孤圆,义天洞晓。
照中之虚,虚中之照。
不萌枝上鸟初惺,无影树头春不老。
垢衣权挂类中来,出门信手拈来草。
()

此日依莲社,真成戒酒杯。胡僧多宝座,士女献花台。

说法老龙去,随缘甘雨来。冲泥予不厌,骑马夜能回。

()

晴妍入遐瞻,佳处要林樾。
归云纷卷舒,列岫互明灭。
偶从青都行,遂与凡境绝。

()

涉春尚鲜雨,入夏转多风。扬尘眯人目,鲜云丽璇穹。

夕夜河汉白,朝日旌旗红。驱马出营门,凭高望云中。

()

节序催成岁,朋曹阻异方。幽怀兴独感,举俗爱重阳。

有美珠湾客,能勤秋月章。华堂开晚集,胜友侑清觞。

()

庭树更深薄雾笼,荧荧灯火小窗红。书因烦燥温难熟,诗到穷愁写易工。

寂坐时闻鸡腷膊,孤琴迭倚槛西东。无端壮岁干云气,并作离情感断蓬。

()

江上晴光照眼浓,十分春色满城东。
客怀何限湘波绿,漕事方殷汉粟红。
雅有诗情添兴远,可无酒力破愁攻。

()

沧海起飞鸿,黄鹂语晓风。山光城外内,水碧县西东。

胜事张灯复,良宵聚酺同。三时闲节序,百戏走农工。

()
间中笔墨故相宜,遣兴由来不厌诗。
日仰慈颜长自爱,年方强仁莫言衰。
新来定得安心法,此事还胜未病时。
肯共切磋须我辈,独无琼玖报先施。
()

才出山门已望来,两人心事共徘徊。吾侪不是伤离别,万古真风待汝回。

()
巧妇口流血,辛勤非一朝。
莠荼时补紩,风雨畏漂摇。
所托树枝弱,而嗟巢室翘。
周公诚自感,聊复赋鸱鴞。
()

自君离海上,垂钓更何人。独宿空堂雨,闲行九陌尘。

避时曾变姓,救难似嫌身。何处相期宿,咸阳酒市春。

()

丹山碧水且淹留,九曲无如此曲幽。树傍云窝争碍日,竹依风穴巧当楼。

洞中甲子才闻晋,路口渔郎不姓刘。转忆仙源杳何许,桃花空落水空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