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舍书怀寄所知二首

旅舍书怀寄所知二首朗读

《旅舍书怀寄所知二首》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思量前事不堪寻,
牢落余情满素琴。
四海岂无腾跃路,
一家长有别离心。

这首诗词以旅舍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受。诗人回忆往事时,发现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追寻,心中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他的情感如同弹满了琴弦的素琴一样,无处发泄。

诗中提到了"四海岂无腾跃路",意味着世界之大,总有可以追求的机会和道路。然而,即使有机会,诗人也无法摆脱别离之苦。他感叹人生的无常和离散的心情。

道从汩没甘雌伏,
迹恐因循更陆沈。
寂寞谁应吊空馆,
异乡时节独沾襟。

诗人认为,追求道路的人往往会遭遇挫折和困境,但他并不愿意甘心屈服。他担心自己的行动会陷入墨守成规的循环中,导致进一步的沉沦。他感到孤独和寂寞,不知道有谁会来慰问他空荡的心灵。在异乡的时节,他独自一人感受着离愁。

簟卷两床琴瑟秋,
暂凭前计奈相尤。
尘飘马尾甘蓬转,
酒忆江边有梦留。

诗人在旅舍中,看到两床琴瑟被卷起,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他暂时依靠过去的计划来安慰自己,但这些计划却无法解决他内心的痛苦。他感到自己像飘荡的马尾一样,随风转动,尘土飞扬。他喝酒时回忆起在江边的梦境,这些梦境留在他的心中。

隋帝旧祠虽寂寞,
楚妃清唱亦风流。
可怜别恨无人见,
独背残阳下寺楼。

诗人提到了隋帝的旧祠,虽然寂寞,但楚妃的清唱却充满了风情。诗人感叹自己的别离之苦无人能理解,他独自一人背对着残阳,站在寺楼下。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舍中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的思考、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朗读
()

猜你喜欢

溪山处处罩云烟,密箐深林响百泉。隐隐竹围声远近,无腔短笛乐尧天。

()

谁云春艳秋摇落。春风到处伤漂泊。吾意爱秋花。经霜韵转加。

标题天上桂。管领东篱媚。簇簇拥花王。齐齐浅淡妆。

()

羲和鞭日声隆隆,朱轮丹毂双碾空。涂穷猝入大瀛海,回光倒烛深潭龙。

海水忽涌沸,银涛如屋相撞舂。欲吞不吞吐不吐,但见万里熔红铜。

()

凌烟当日记形容,闽海风飙未得从。故里尚留旋马宅,他乡遥起若堂封。

苔生宋璟祠前碣,雪覆要离墓上松。借问家声谁可似,只今荀氏有双龙。

()

秋色牵衣户半扃,君行应念此园亭。桐枝濯濯侵檐绿,竹叶垂垂带雨青。

别意欲言思转涩,愁怀难解酒无灵。漫劳握手增惆怅,他日还添两鬓星。

()

烧笋园林,渐晴乍雨初,时候将息。试小卷帘旌,绿尘无力。

三尺回纹藤枕,春来几与香云隔。淙淙急。忽到耳边,都是萧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