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朗读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石苍苍,连峭峰,
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
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
气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荆浩字,
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
谁言卖钱须青铜。
范宽到老学未足,
李成但得平远工。

中文译文:
山石青苍苍,峭峰连绵不断,
大山高耸云雾缭绕。
古老的松树瘦弱无痕迹,
创造之妙何其无穷。

古绢脆弱而再次补缀,
气势犹如高耸的嵩山。
上面有着荆浩的字迹,
特意归属于翰林公。

愿意用廷圭来换一颗墨丸,
谁说卖字画要用青铜。
范宽一生学艺不止,
李成只希望能够精通平远工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王原叔内翰宅中的山水园景。作者以形容山石青苍苍、峭峰连绵的手法,表现出大山高耸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其中的老松瘦树没有被书法笔迹所刻画,却展现出大自然巧妙的创造力,表达了人力无法及的造化之妙。

诗中提到的古绢脆弱,再次补缀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传承。它们的形象犹如高耸的嵩山一样气势非凡。诗的末句提到了荆浩字迹,特意归属于翰林公,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诗词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作者愿意用廷圭(古代官员的尺子)来换取一颗墨丸,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珍视,认为艺术的价值不应仅仅以金钱来衡量。范宽和李成则象征着两位著名的文化人物,他们的学术追求永无止境。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艺术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求。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情怀和对美学、文化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深山一夜惊黄叶,萧萧满林风扫。瘦柳敧霜,低芦冱水,凉得吟蝉都少。

清溪半绕。已溪上炊烟,一丝青袅。知近禅扉,残钟隐隐出林杪。

()

恨不携君续旧游,为君先路觅丹邱。未知门待何时启,须信仙非有意求。

触石层云疑太古,薄人岚气总深秋。炎肠热症能消骨,一剂清凉到此投。

()

冬来寒更剧,淮堰比何如。遥忆张平子,孤灯正勘书。

江山双鬓老,文字六朝馀。愁绝无同调,蓬飘久索居。

()

闰位穷元季,真符启圣人。九州殊夏裔,万古肇君臣。

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邻。卜年乘王气,定鼎属休辰。

()

寂寞秋江上,经霜木叶殷。数村高下屋,一路浅深山。

隐吏洁身去,荒城终古闲。我行愧飞鸟,意倦不能还。

()

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祝君腰脚长如意,吟遍蜿蜒北干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