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姑苏豹隐堂

题姑苏豹隐堂朗读

《题姑苏豹隐堂》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一个隐居于姑苏山中的豹隐堂,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山崔巍藏古基,
文豹不见空断碑。
华堂重构犹隐雾,
地今易主还好奇。

诗意:诗的开篇描绘了高耸的青山,隐藏着古代文化的底蕴。诗人提到了豹隐堂,表明这是一个隐居之地,但是文化的遗迹却已经无迹可寻。华堂被重建之后,依然隐匿在烟雾之中。诗人对于时代的变迁感到好奇,尤其是地方的转变。

欲邀明月一去饮,
常娥将悔出海迟。
鸡边少年意气在,
来往只借白鹿骑。

诗意:诗的下一部分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邀请明月一同共饮,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在这种情境下,常娥(仙女)将会后悔自己迟迟未能离开海洋而错过了这样美好的时刻。诗中还提到了鸡边的少年,意指年轻人满怀豪情壮志。他们只借白鹿作为交通工具,来往于山间。

自称山人具肴酒,
酒酣请我留此辞。
谪仙坟近何可问,
当日无咏亦所疑。

诗意:诗的最后几句描述了一个自称为山人的人物,他准备了美酒和佳肴,热情地邀请诗人留下来。诗人沉醉于酒宴之中,不禁留连忘返。然而,诗人对于谪仙坟(指被贬谪的仙人之墓)的附近地方感到疑惑,不知道该如何询问。在那个年代,即使没有被咏颂,也会引起诗人的思考和好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豹隐堂和山间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于过去和现在的情感和思绪。整首诗词给人一种幽静、深远的感觉,展示了梅尧臣独特的情感和对于人事沧桑的体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风影约帘波。摇漾纹罗。小红阑底按清歌。摘得一枝梅似豆,笑打鹦哥。

燕惜落花多。衔衬香窠。梨云梦醒奈愁何。开尽海棠春又半,频敛双蛾。

()

昆山寂寂弇山寒,玉佩琼琚过眼看。一事飞腾羡前辈,升平时世读书官。

()

门对青山水满溪,丹黄蕉荔叶萋萋。已无报赛铜弦曲,剩有残碑玉局题。

迁谪同时悲梦得,文章一代接昌黎。知公不朽英灵在,自有余光炳斗奎。

()

宝殿烛辉煌,承恩宿未央。御炉香不烬,宫漏滴初长。

阶砌移花影,罘罳透月光。太平无一事,常愿奉君王。

()

竹风飒飒振琅籼,玉骨棱棱耐峭寒。把镜几回频拂拭,爱他长共月团栾。

()

汉相经营地,孤城此日存。断碑横驿路,老树护关门。

天末回峰影,山根极水痕。晚风闻社鼓,报赛遍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