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石曼卿

吊石曼卿朗读

《吊石曼卿》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前时京师来,对马尝相揖。
埃尘正满衢,笑语曾未及。
虽然恨莫亲,往往闻风什。
星斗交垂光,昭昭不可挹。
独哦秋露中,岂顾衣裘湿。
酒杯轻宇宙,天马难羁絷。
今朝我还都,但见交朋泣。
借问泣者谁,曼卿魂可蛰。
堂堂豪杰姿,遂尔一棺戢。
君生寒月明,君没寒月入。
月入还复升,精魄宁未集。
孤坟细草遍,翠碣嗟新立。

诗意和赏析:
《吊石曼卿》写的是对已故的石曼卿的哀悼之情。首句表达了诗人曾经与石曼卿在京城相遇,彼此礼貌相待的情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诗人与石曼卿没有深入交往,未能交流笑语。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石曼卿的才华和魅力,他的名声远播,星斗之间都为之闪耀。诗人对石曼卿的才华和魅力感到羡慕,同时也懊悔自己与他未能成为亲密的朋友。

诗的下半部分转向表达对石曼卿的哀思。诗人在秋天的露水中独自哀叹,不顾自己的衣裳湿透。他用酒杯轻轻举起,意味着他所托付的事物是宇宙的浩瀚,而无法束缚的天马代表石曼卿的超凡才华。

最后几句是诗人在今天再次回想起石曼卿,见到朋友们都泪流满面。诗人询问哭泣的人是谁,表示石曼卿的魂魄是否仍然存在。他形容石曼卿的豪杰风姿,将他埋葬在一座豪华的墓碑下。

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月亮的升起和降落,暗示着石曼卿的生命已经结束,然而他的精神和魂魄可能仍未归位。孤坟上长满了细草,翠碣是指墓碑,表示这是新近立起的。整首诗通过对石曼卿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短暂和人世间的离别之苦。

这首诗词通过对逝去的文人石曼卿的哀思,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细腻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意象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文史生涯拙,关河岁月劳。幽情便水竹,逸韵老蓬蒿。

独雁飞常迅,寒鸡宿愈高。一窥西华顶,天下小秋毫。

()

凿木前人制,收泉易卦称。天机无害道,人巧合成能。

壤脉涓涓出,川流搰搰升。入晴常作雨,当暑欲生冰。

()

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

贿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巨舰作大营,飞橹为前茅。

()

掌故吾能说,雍乾溯以还。禅心辟初地,小幸集汪班。

遂进群藩宴,兼怡圣母颜。升平六十载,乃大启三山。

()

十里榴花一色裙。三吴争赛楚灵均。吴舞传芭如楚舞。

儿女。中流箫管正纷纷。

()

凉月乍飞一点,小于帘底珊钩。恼人花外盼红楼。

已是兰灯吹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