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十范公桥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十范公桥朗读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十范公桥》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公天下才,非专一方惠。
及此作舆梁,力行无钜细。
既异国侨为,将同傅岩济。
砻石亘长川,宁须伐山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写给颖上人的,颖上人是他的友人,住在南徐地区。诗中提到的"十范公桥"是指南徐地区的一座著名的桥梁。诗人称颂这座桥梁的建造者范公,认为他是天下的才子,不仅在一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和仁德,而是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贡献。

诗人赞美范公在修建这座桥梁时,不辞辛劳,全力以赴,无论是重要的工程还是微小的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范公的精神值得敬佩,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

诗人还提到范公是异国的侨民,但他却与当地的人们一起努力,共同修建了这座桥梁。诗词中的"同傅岩济"指的是与当地人一同修建桥梁,共同为南徐地区的交通和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这座桥梁的宏伟景象。"砻石亘长川"意味着桥梁的石基延伸到了长长的江河之上。"宁须伐山桂"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认为修建这座桥梁比起砍伐山上的桂木更为重要,因为桥梁的修建将造福更多的人民。

整首诗以赞美范公为主线,旨在表达对勤奋努力、无私奉献的精神的称赞,并强调了修建这座桥梁对南徐地区的重要性。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赞美才能和崇尚实际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平生枉薄邯郸儿,中岁乃作新安客。邓禹何曾解笑人,一身飘泊长镵白。

南归休恋故乡鱼,斜日双江秋水隔。妻孥牵衣向我啼,未免忍饥交相谪。

()

玉兰堂下新阴薄,轻暖复轻寒。绣床开也,燕泥晨落,移近栏干。

日迟人懒,青梅豆涩。紫蔗浆寒。别来生受,些儿供养,也当加餐。

()

白发黄冠老道流,自言家世小兴州。一从移向山南住,吹角孤城二百秋。

()

尝笑苏季子,未足称英俊。雒阳二顷田,不佩六国印。

当世多贤豪,斯言岂足信。于君太学髦,文才冠诸生。

()

少为贱士抱弗宣,壮为祠曹默益坚。议则不敢腰膝在,庑下一揖中夷然。

()

灯红酒碧。帘外玉花深一尺。啅雀寒枝。想像瞻园密宴时。

不如归去。悔不春头听杜宇。雪老鸿残。恰对他山话故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