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八夫子篆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八夫子篆朗读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八夫子篆》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季札墓傍碑,
古称尼父篆。
始没春秋义,
十字固莫浅。
磨敲任牧童,
侵剥因野藓。
嗟尔後之人,
万言书不显。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为了和颖上人南徐十咏而创作的,描述了夫子篆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夫子篆是一种古代的篆书字体,据传是孔子所创,因此被称为夫子篆。诗中表达了对夫子篆的敬佩和独特之处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篆书的艰深和深远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夫子篆的赞美和对篆书艰深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季札墓旁的碑石,古称为尼父篆,强调了夫子篆的古老历史和与孔子的联系。诗中提到夫子篆起源于春秋时期,它的含义非常深远,十字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而丰富的。诗人用磨敲任牧童、侵剥因野藓等形象的描写来表达篆书的制作过程和岁月的流逝。最后,诗人感慨后人无法真正理解夫子篆的深意,即使千言万语写下来也难以完全展示出来。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传达出对夫子篆的敬佩和对篆书艰深意义的思考。它呈现了篆书的古老历史和与孔子的渊源,同时强调了篆书的深远意义和不易理解的特点。这首诗词可被视为对篆书艺术的一种赞美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后人的思考和警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真个而今亲试。月白霜浓萧寺。佛阁梦双凭,第三层。

何处银饼素绠。暗入远钟疏磬。一滴下杨枝,乍醒时。

()

岂有千里心,所戚惟穷老。屡鞭腹自饥,蹢躅悲荒草。

()

太乙须眉古,虚皇冠佩尊。元初参得一,天地论归根。

琼液卮卮满,琪花处处繁。欣看前种桧,老干已龙鶱。

()

雨窗听罢啼莺语。语莺啼罢听窗雨。风搅落花红。红花落搅风。

绿阴苔经曲。曲经苔阴绿。难见再来欢。欢来再见难。

()

山獐野獾皮生剥,翻面纫成衣倒著。四肢无缝上蒙头,似人非人形状恶。

渡口喧呼水鬼来,大小淩河冰始开。舟船未动车马怯,临流欲渡空徘徊。

()

蕞尔一隅地,居然冠海疆。烟花古南部,风景小西洋。

紫陌车声碎,红楼酒味香。匆匆三日住,也似宿空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