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朗读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闻春禽婆饼焦,
竹林山木生萧条。
忆君将向洛门去,
胡马无尘塞路遥。
将军本是汉丞相,
玉帐坐辨牙旗枭。
白面书生有肝胆,
少年曾过咸阳桥。
今虽老病由庐,
巷为报缓制秦兵骄。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梅尧臣寄送给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的情景。诗人首先听到春天的鸟儿叫声,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而饼干已经烤焦了,竹林和山木也显得凄凉。他回忆起吴公明即将前往洛门,但胡马却无尘土纷扬,说明路途遥远。诗人称赞吴公明是汉朝丞相,坐在玉帐之中,指挥着勇猛的军队。他提到自己是一个白面书生,有胆识和勇气,年轻时曾经经过咸阳桥,体验过世事的变迁。虽然现在诗人年老多病,住在庐山下,但他为了报答吴公明的恩情,依然在巷口继续努力制止秦兵的嚣张行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吴公明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回忆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他称赞吴公明的勇猛和才智,将他比喻为汉朝的丞相,显示出对他高度的敬重。诗人自称白面书生,表明自己虽然没有军功,但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勇气,曾经历过社会的起伏和变迁。尽管作者现在年老多病,但仍然在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制止秦兵的嚣张行为。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呼吁,展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绿杨村里,碧桃窗外,有个桐花么凤。娿娜疑是鹊桥仙,直恁地、香魂摇动。

宝钗斜亸,锦绦低弄。莫也柔情太重。有缘若是得相逢,除非入、探春梦。

()

窗外寒梅报早春,山茶红绽十分新。宓妃小试凌波袜,意态由来画不真。

天上果,世间因,花枝常对玉堂人。夜来睡起含章殿,疏影婷婷是化身。

()

怜凄切。芳茗甜香时不绝。时不绝。殷勤鱼雁,妆台只赤。

深愁梦与秦娥说。梅花影里凭肩立。凭肩立。闺房林下,清神秀色。

()

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

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

()

仙书不识王次仲,石室曾见蔡少霞。羁身尘网苦束缚,何从袖里藏青蛇。

麻姑遗蜕独缥缈,沧桑那复看扬沙。尘氛蕴隆日色恶,尺霖艰涩停龙车。

()

甃地成卐字,注水蓄文鱼。藻映十分翠,栏围四面虚。

泳游溪涨后,泼剌月明初。物性悠然适,临观意亦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