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

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朗读

《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闻作茅庐,就在西轩西。
固守旧蔬圃,稍稍改新药畦。
它的高度如同伯鸾,更何况还有隐居的妻子。
如今国家形势良好,不必去会稽。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梅尧臣得到韩持国的来信,得知他正在建造一座茅屋的消息。诗人对此表示赞叹和欣喜,并表达自己对韩持国的祝福。诗中提到了韩持国的茅屋高度如伯鸾一般高耸,暗示其建筑的壮丽和独特之处。诗人也提到韩持国有一位隐居的妻子,进一步突出了韩持国的隐逸之风。最后,诗人表示国家形势繁荣昌盛,没有必要远行到会稽地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韩持国的赞美和对他所从事的茅屋建造的称赞。通过对茅屋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对韩持国建筑才华的赞赏,茅屋高度如伯鸾的比喻也给人一种壮丽和高远的感觉。诗中的"旧蔬圃"和"新药畦",则体现了诗人对韩持国的创新和改革精神的肯定。

诗词中提到的"隐妻"一词,则显示了韩持国不仅有建筑才华,还有隐居的妻子,暗示了他过着清净隐居的生活,进一步突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隐逸之风。

最后一句"今方汉德盛,不必之会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的庆贺,并鼓励韩持国不必远行,因为国家形势良好,没有必要去远离家乡。

整首诗词简洁明快,用字精准,通过对韩持国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庆贺,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真诚祝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春将暮。绿阴一树丝丝雨。丝丝雨。海棠花放,十分娇素。

仙仙似惹凌波步。娟娟又怕东风妒。东风妒。满枝冰雪,淡烟轻雾。

()

绵上耕山日,青门灌圃时。怀人初有叹,裂素便成辞。

一雁陵秋阔,双鱼入水迟。任城楼突兀,大野泽参差。

()

昨夜东风透露台。无端柳絮遍苍苔。一春心事又成灰。

无力自随流水去,有情还伴落花来。天涯游子几时回。

()

除是无愁与莫愁。一身孤注掷温柔。倘若有城还有国。

愁绝。不能雄武不风流。

()

彩云冉冉鸾鹤翩,鸾鹤背驭双神仙。南极西池环佩联,双双同庆帝胄贤。

手执如意来当前,篆刻蝌蚪黄金填。晶荧上下星文缠,瑶台此日喜气偏。

()

平生不识西山路,望眼欣逢一霁颜。两屐未穿幽磴险,孤峰遥接白云閒。

青松古寺来新雨,碧嶂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