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尹师鲁赴泾州幕

闻尹师鲁赴泾州幕朗读

《闻尹师鲁赴泾州幕》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胡骑犯边来,汉兵皆死战。
昨闻卫将军,贤俊多所荐。
知君虑不浅,求对未央殿。
天子喜有言,轺车因召见。

这首诗词描绘了胡骑侵犯边境,汉兵奋勇抵抗的情景。诗人听说卫将军的才华和贤能被广泛推崇,他深知将军的忧虑并希望能与他在未央殿相见。天子听闻了这个消息,对此感到高兴,于是派轿车召见了将军。

筹画当冕旒,袍鱼赐银茜。
曰臣岂身谋,而邀阶下睠。
青衫出二崤,白马如飞电。
关山冒风露,儿女泣霜霰。

诗中提到了将军受到天子的赏赐,包括冕旒和银茜袍。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并非有意谋求这些荣誉,只是希望能够在阶下与将军相见。将军身着青衫,骑着白马,犹如飞电一般快速前行。关山上的战士们冒着风露,他们的儿女们在寒冷的天气中流泪。

军客壮士多,剑艺匹夫衒。
贾谊非俗儒,慎无轻寡变。

诗中提到了军中有许多勇士,他们的剑术娴熟,不输给普通百姓。诗人还提到了贾谊,他并非普通的儒生,他慎重地避免轻视和小看那些少数的勇士。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将军的才华,表达了对战争中的英勇士兵的赞美和对将军的敬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的关注。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景和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和勇气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几同赵卒坑,独此一人活。

既偷须臾生,讵敢辞播越。十年四五迁,今复客天末。

()

伏雨收迟。对木奴青小,一树垂垂。东陵旧畦仙种,无此高枝。

攀摘烟梢嫩蒂,响潭水、浣借香荑。连帆估船载,白下廊边,佛手同携。

()

萋萋河畔草,黯黯城头日。居民莽牢落,荒祠迥独出。

螵蛸罥户青,赑屃绣苔碧。往尝读遗传,三公事如一。

()

初识沅陵路,盘陀费马蹄。寒泉湔石出,峻岭划云齐。

树底窥松鼠,花间听竹鸡。连朝多细雨,磴道不成泥。

()

玉露金飙肃昊穹,澄泓秋水映帘栊。群峰黛染呈寒碧,远浦霞明荡晚红。

风度桂林香满院,月穿雁字影书空。予怀喜慰西成候,多稼如云处处同。

()

夕照台前烟树合,契丹城下水云开。却逢李郭同舟渡,可遇山王隔竹回。

十里平皋明晚镜,两堤青霭入残杯。笔床茶灶依然在,不见天随放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