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康元质教授

留别康元质教授朗读

这首诗词《留别康元质教授》是宋代陈与义创作的。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腐儒身世已百忧,
此去行年岂堪记。
岳阳楼前一杯酒,
与子同州复同味。
洞庭秋气运苍梧,
天高地远鱼龙呼。
莫倚仲宣能作赋,
不随文若事征途。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陈与义对康元质教授的离别之情。诗人自称是一个身世困顿、境遇悲惨的腐儒,他对自己离别的行程并不愿意回忆。在离别之际,他与康元质教授一同在岳阳楼前共饮一杯酒,感叹彼此在同一个州中有着相似的体验和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上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苍凉和孤寂。他抬头仰望天空,感叹天高地远,仿佛听到了鱼龙的呼唤。最后,诗人提醒康元质教授不要依赖像仲宣那样能写赋诗的才子,也不要随波逐流,像那些只顾文人事业而不顾征途的人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和离别之情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境遇的艰辛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以自己身世困顿的腐儒身份自称,表达了他对境遇的不满和困扰。通过描述与康元质教授共饮一杯酒的情景,诗人表达了他和教授之间的亲近与共鸣,展现了友谊的珍贵。在描绘洞庭湖秋天的景色时,诗人运用苍凉孤寂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离别带来的寂寞和无奈。最后,诗人以仲宣和征途为对比,表达了对康元质教授的劝告,不要过于依赖文人的才能,而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自身和友谊的反思,表达了对境遇和人生的思索。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韵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

猜你喜欢

识得沩山牯,林閒任自然。身毛亦将白,鼻孔也曾穿。

牧笛斜阳里,閒情野水边。一犁微雨足,不负祖翁田。

()

金鼎重薰甲煎。锦帐双垂银蒜。床下小虫鸣。作秋声。

斗室深沉寒漏。一穗残灯如豆。风竹扫闲庭。细听听。

()

春霾乱青山,卉木苞未吐。绕郭号荒鸡,中田散野鼠。

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岩户。未达隐者心,聊进苍生语。

()

三十六湖水,朝昏浸客愁。春云迷铁瓮,落日下瓜洲。

渔火如星小,潮声入夜流。江南同此月,怜我泊孤舟。

()

又漫天、飞花飞絮,一番春事无据。朝朝送客长亭岸,身似芦沟柳树。

归计阻。但打叠吟魂,飞过黄河去。输君容与。者双髻吹笙,双声问字,双桨夜呼渡。

()

夫携弓矢妇锄耰,无褐无衣不解愁。番罽一围聊蔽体,雨来还有鹿皮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