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饮少卿安序堂次朱希真韵

曾季饮少卿安序堂次朱希真韵朗读

这首诗词《曾季饮少卿安序堂次朱希真韵》是宋代诗人周必大所作。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曾季饮少卿安序堂次朱希真韵,
曾季指的是曾巩,他与少卿安序堂一同欣赏朱希真的诗作。

行藏本同涂,明哲遇辄安。
行止与为人的举止都很谦和,明智的人相遇时会感到安心。

畎亩道可乐,肯思负鼎干。
对于平凡的生活和清净的道路感到快乐,愿意承担责任。

膰肉倘爱礼,岂遽涉汶川。
即使对于美食也会遵守礼仪,岂能轻易违背道义。

大哉天地准,笑汝士女耽。
天地之间的规矩是伟大的,嘲笑你这些士人女子迷恋世俗。

丈人三吴秀,此理久已参。
指的是指丈人(即老师)来自三吴地区(即苏州、无锡、常州),他们德才出众,这样的道理早已参透。

缅怀洛京老,知音赏英咸。
怀念洛阳的老师长者,赞赏有才华的人。

佳名表栋宇,妙语来江山。
优秀的名字展示在宅邸的门楣上,他的言语成就了江山。

至今编简香,不谓室有兰。
现在还能嗅到他的书写的香气,不愧为家中有兰花。

君看为邦问,正在箪瓢间。
君王看你作为国家的贤才提问,此时正处于贫寒之中。

阅世从川流,如愚安石磐。
观察世事如同川流,像愚人安坐在石头上。

圣门惟若人,始可语易占。
只有成为圣人的人才能说出易占的话语。

不见击辞中,岿然特书颜。
不会在辞章中表现出过激的言辞,仍然保持着淡定的面容。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于品德修养、知识学问的追求,以及对于名士风范和高尚品格的赞美。他反对追逐世俗名利,主张清净守道,同时表达了对于教育和师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通过对比士人与世俗之间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智慧和道德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周必大朗读
()

猜你喜欢

一径幽香。傍猗猗修竹,疏影扶将。横斜深院宇,冷艳小池塘。

才雪后,乍芬芳。尽无语持觞。向夜阑、巡檐索句,特费思量。

()

血气尊亲颈尽延,容真如地盖如天。已增虞舜巡方岁,竟少唐尧在位年。

()

片帆侧。斜倚轻衫雪色。凝眸倦、清镜窈然,隐约仙娥泛寒碧。

霜林泪丝织,翻作春红靓饰。空濛外、多少远山,犹是青螺黛痕积。

()

子夏看书室,临河四望开。山从雷首去,浪拂禹门回。

大道疑将废,遗经重可哀。非君真好古,谁为埽莓苔。

()

不去围城拥短辕,栖栖犹自向平原。此心未忍轻三晋,愿见辛垣尽一言。

()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