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谢彦国相公三首。宋代。邵雍。仲尼天纵自诚明,造化功夫发得成。见比当初归鲁事,尧夫才业若为情。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仲尼天赐自然明,
造化之功得以成。
见比当初归鲁事,
尧夫才业若为情。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对谢彦国相公的赞美和告别之情。诗中提到了仲尼,指的是孔子,他被天赋予了自然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诗人将孔子的成就和谢彦国相公相比,表达了对后者才干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诗中提到了“归鲁事”,指的是孔子回到鲁国从事教育和政治事务。通过与孔子相比,诗人将谢彦国相公的才干和孔子相提并论,暗示了他在政治和事业上的杰出表现。
最后两句“尧夫才业若为情”,表达了诗人对谢彦国相公才干的崇高评价,将他的才华和尧舜时代的伟大人物相提并论,显示了诗人对谢彦国相公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谢彦国相公的赞美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他才干的敬佩和赏识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告别之情,向谢彦国相公表示离别之意。整首诗词简洁明了,用意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谢彦国相公的敬重和对才干的崇高追求。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唐代。罗邺。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妾薄命。宋代。徐积。妾家本住吴山侧,曾与吴姬斗颜色。燕脂两脸绿双鬟,有貌有才为第一。十岁能吟谢女诗,十五为文学班姬。十六七后渐多难,一身困瘁成流离。尔后孤贫事更多,教妾一身无奈何。其时痴騃被人误,遂入朱门披绮罗。朱门美人多嫉妒,教妾一身无所措。眉不敢画眼不抬,饮气吞声过朝暮。受尽苦辛人不知,却待归时不得归。罗衣满身空挹泪,何时却著旧时衣。
和申瑶翁咏物十四首 其六 梅雪。明代。邓云霄。玄冥变律转青皇,瑶树琼花兢晓妆。梦入罗浮偏觉冷,舟回剡曲暗闻香。惠连赋就枝横月,何逊诗成笔带霜。莫向蓝关觅春信,陇头消息正茫茫。
临江仙 其二 沈康臣生日,席上作。清代。毛奇龄。细结五丝仙胜缕,屏间艾虎交悬。愿郎如虎复如仙。山公曾典薄,四十正当年。男子生难跨万乘,也应日数官钱。他时花拂锦连乾。欲看三岛雪,更泛五湖船。
二十六日自通州赴淮安。元代。陈基。海虞城外经旬泊,狼五山前信宿留。六计西来思挠楚,三军左袒欲安刘。龙光夜吐雌雄剑,鱼尾朝衔甲乙舟。今日南风催挂席,浪花飞雪打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