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三城王宣徽二首

寄三城王宣徽二首朗读

《寄三城王宣徽二首》是宋代学者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路上尘方坌,
壶中花正开。
何须头尽白,
然后赋归来。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寄托情感之形式,向三城王宣徽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苦楚和寂寞,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期待,希望友人早日归来,一同分享壶中花开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句“路上尘方坌”,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辛劳和疲惫,尘土飞扬的景象使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接着,“壶中花正开”一句,以独特的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壶中的花正开放,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渴望和期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何须头尽白,然后赋归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盼望。诗人表达了一个稍显儿女情长的心愿,希望友人不必等到自己头发全白了才归来,而是希望他能早日归来,共同分享归家的喜悦。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而深沉,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团聚的渴望。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细腻的感受力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情感的真挚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烛明香炷。正烧灯时序。一桁湘帘透疏雨。值午餐传后,酉饮醒时,好安排、槐火松炉烟缕。

沧浪遗迹在,分得新泉,唤取鸦头试春水。小瀹旗枪,檀口香生,细领略、兰芽蕙蕊。

()

聚香国里香风起,灵槎御风而下。天女腰肢,维摩眉宇,闻是王孙自写。

欲何为也。有百八牟尼,一函般若。不著纤尘,屏除一切更娴雅。

()

东井应天文,西京自炎汉。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贯。

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闬。云生百子池,风起飞廉观。

()

陶君有五柳,更想桃花源。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

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

()

万柳堂前一柳无,词流散尽散樵苏。山东不少升平相,为溯前茅冯益都。

()

横斜孕蕊。过春竿候月,冷葩慵试。记年年、小白蔫红,斗点点星毬,綵棚檐底。

听说寒轻,最好是、今年天气。步莎阶渐软,竹外旧枝,暗苔愁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