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即事

秋日即事朗读

《秋日即事》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鸟声乱昼林,为谁苦驱逼。
虫声乱夜庭,为谁苦劳役。
嗟哉彼何短,一概无休息。
借问此何长,两能忘语默。

译文:
鸟儿的声音扰乱了白天的林间,它们为了谁而辛苦地飞来飞去?
昆虫的声音扰乱了夜晚的庭院,它们为了谁而辛苦地辗转不息?
唉,它们为何如此短暂,毫无休息之时。
我不禁问,这种状况何时能够持久,彼此能否忘却言语,默默相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以及其中的生灵的辛劳和短暂的命运。邵雍通过描绘鸟儿和昆虫的声音扰乱白天和夜晚的场景,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休息的苦劳。鸟儿和昆虫为了自身的生存而不断辛勤努力,在林间飞翔或是庭院中活动,但它们的生命却是短暂的,没有休息的机会。诗中的"嗟哉彼何短"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短暂命运的感慨和惋惜。

最后两句"借问此何长,两能忘语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诗人在短暂的生命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人类是否能够像鸟儿和昆虫一样忘却言语,以默默相处。这里的"忘语默"意味着超越语言和言辞的交流方式,探讨人类是否能够在一种更深层次的默契和理解中共存。

《秋日即事》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劳碌,以及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生灵的描绘,诗人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深思。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使得诗词充满了哲理和内涵,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燕语呢喃莺语媚。浑不许绮窗人睡。日漾湘帘,侍儿多事,又把妆奁备。

香冷画屏眉叠翠。都付与镜中憔悴。十载羁愁,盈囊诗卷,难化花前泪。

()

风帆烟渚。满载闲愁倾不去。送尽残秋。碧海青山依旧留。

难消别后。殷勤再执柔荑手。归到幽窗。暮雨萧萧逼银缸。

()

勋名尽室少齐肩,翻为椒房受祸偏。万乘不能求一女,当年最有日磾贤。

()

新柳绿丝柔,依依拂御舟。悠扬牛背笛,款乃水边讴。

翠羽飞桑扈,娇音啭栗留。春晴天气好,欢喜奉宸游。

()

土融波暖遍阳春,睍睕雏莺学语频。嘉卉满园争献笑,良苗接畛亦怀新。

韶华有意留三殿,惠泽无边及兆民。畿甸时巡东作始,康衢忭舞颂尧仁。

()

故人三载别,烟树杳重重。归雁雨中去,裁诗花下封。

尝同卧山馆,空复对云松。犹记题名处,玉泉最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