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短吟

清风短吟朗读

《清风短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风兴况未全衰,
岂谓天心便弃遗。
长具斋庄缘读易,
每惭疏散为吟诗。
人间好景皆输眼,
世上闲愁不到眉。
生长太平无事日,
又还身老太平时。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对清静宁和心境的向往。他感慨清风依然兴盛,没有完全凋敝,这是因为天地的本心不会轻易舍弃它。他长期修习易经,居住在斋庄,常常为读易经而自责疏散,却发现自己更擅长吟诗。他认为人们所看到的美好景色都无法满足眼前,纷纷落入眼帘的景色都无法达到他内心的宁静。尘世间的闲愁无法触及他的眉头。他希望能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安享晚年的宁静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追求和对俗世纷扰的冷漠态度。诗中的清风象征着宁静和纯洁,诗人通过清风表达自己的心境。他认为清风的兴盛表明天地的本心,并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他的修行和阅读易经让他意识到自己更适合吟诗,这是一种寻求内心宁静的表达方式。诗人将世俗之事视为琐碎,认为人们对外界的美景和烦恼都无法触及他的内心。他希望能够在太平无事的时光里,享受安宁与宁静。

整首诗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诗人通过对清风、易经和吟诗的描绘,展示了自己对于宁静的向往和对俗世纷扰的超脱。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内涵,向读者传递出一种追求心灵宁静的哲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春光艳冶。蔼暖风轻,早清明时节。萋萋芳草,料此际、绿遍寻春双屐。

落梅无数,尽付与、笛声呜咽。袅画帘、万缕垂杨,只赋天涯离别。

()

俯槛西楼望,凭高索敌情。两江虚减灶,一郡伏奇兵。

多算方为策,擒王岂在争。待劳原以逸,入阵自纵横。

()

我行适东方,将寻孔北海。此地有遗风,其人已千载。

英名动刘备,一为却管亥。后此复何人,崎岖但荒垒。

()

笔健如锥世共称,开缄但觉雾云兴。深藏未许悬斋壁,直恐龙蛇带雨腾。

()

喜峰峰矗高群山,俯瞰滦水流湲湲。我昔携酒万峰顶,辽东蓟北开心颜。

古松亭上挥醉笔,题诗危踏挟飞峦。君今行役亦此地,暇日买醉烟霞间。

()

一剑光寒山外山,半空星挂斗牛閒。江分九派东南去,云在双孤大小间。

风雪更番传岁暮,梅花消息动乡关。石钟曾有髯翁记,可为参寥选韵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