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朗读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是南北朝时期沈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一场在林光殿曲水宴上的盛大宴会,诗人以华丽的描写展示了宴会的繁荣景象和令人陶醉的氛围。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宴镐锵玉銮。
锣鼓声响亮,玉銮车奏乐。
游汾举仙軷。
在汾河边上,神仙们举起仙軷(一种仪仗)。
荣光泛彩旄。
荣耀的光彩洒满了彩旄(宴会的旗帜)。
修风动芝盖。
修身养性的风气动荡着芝草覆盖的屋顶。
淑气婉登晨。
美好的气息温柔地升起。
天行耸云斾。
天空中行进的云朵高耸如斾(旗帜)。
帐殿临春籞。
帐篷和殿宇临近春天的篱笆。
帷宫绕芳荟。
帷帐和宫殿围绕着芳草的花丛。
渐席周羽觞。
渐渐地宴席上桌,到处是羽觞(指酒器)。
分墀引回濑。
分开座位引导着回到濑(指河流)。
穆穆玄化升。
庄严肃穆的神圣氛围升腾。
济济皇阶泰。
排列整齐的皇阶威严庄重。
将御遗风轸。
将军们传承着御风的遗风(指古代将军的风范)。
远侍瑶台会。
遥远地侍奉在瑶台之上。

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描写形象,展示了宴会场景的壮丽和气派。通过运用华丽的辞藻和形象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宴会现场,感受到诗人对盛宴的热情和赞美之情。诗词充满了华丽的气息,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仪式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及其中的各个描写都充满了庄严、肃穆和神秘的氛围,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宴会的独特追求和对宴会的美好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朗读
()

猜你喜欢

星炯炯,思依依。关山幽梦绕,风雨暗魂飞。江南春好浑闲却,何事游人滞不归。

()

芭蕉敲雨,梧桐坠露,又是新秋到了。无心写景欲言情,当不得、神魂颠倒。

萧斋兀坐,愁怀难遣,恰好故人书到。并州快剪寄将来,剪不断、相思萦绕。

()

金粟前身,生就个、庄严法相。绝不似、寻常闺阁,忆中娇样。

宫锦盘腰双凤缕,烟螺覆额轻纱漾。七香车、一品五花封,裙钗让。

()

峭帆亭外水,故道是交河。细土围高堰,平沙荡素波。

寻源通渤澥,别派合滹沱。却忆中山近,何从望翠螺。

()

笋舆度城阴,迤逦南屏麓。村溪时映带,陂陀半起伏。

远翠九里松,浓碧万竿竹。梯云捷飞猱,登顿舆夫熟。

()

一痕轻软,受尽日沈沈,禅榻香满。别样珑松,小擘露华犹泫。

斜挑玉柱停匀,握处兜罗难辨。幽佳地,龙涎罢烧,银叶微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