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潮二首

溯潮二首朗读

《溯潮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潮来海若一长呼,
潮去萧条一吸余。
初见千艘委泥土,
忽浮万斛溯空虚。

映山少避曾非久,
借势前行却自如。
天地尚遭人意料,
乘时使气定粗疏。

疋练萦回出海门,
黄泥先变碧波浑。
初来似欲倾沧海,
正满真能倒百源。

流枿飞腾竟何在,
扁舟睥睨久仍存。
自惭不作山林计,
来往终随万物奔。

诗词中文译文:
潮水来时像是长吸了一口气,
潮水退去时又像是呼出一口气。
初次看见千艘船只沉浸在泥土中,
突然升浮万斛,逆流而上,空虚不实。

潮水映照山岳,不久又退去,
利用潮水势头前行,却自如其意。
连天地都遭遇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乘势调控气势,使得潮水的涨落有规律。

绳索缠绕出海门口,
黄色泥土先变成碧绿的波涛。
初来时仿佛要倾覆大海,
正满载而归,却能倒出百川源头。

水流的阻碍和冲击究竟在何处,
扁舟屹立不倒,久久保持睥睨之态。
自愧不具备山林的胸怀计谋,
行走往来终归随着万物奔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潮水的涨落为主题,通过描绘潮水的动态变化和奔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潮水的呼吸般的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潮水进出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律动与无常。

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以潮水为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初次看见潮水时,船只沉浸在泥土中,突然升浮,逆流而上,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感觉。这象征着人生中的起伏和变化,人们常常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对。

随后的几句表达了人们对潮水的控制和调节。作者提到天地都遭遇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但人们可以乘势调控气势,使潮水的涨落有规律。这暗示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应该善于抓住机遇,调整自己的姿态和心态,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最后几句以潮水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奔忙和追逐。作者提到水流的阻碍和冲击,但扁舟依然屹立不倒,保持睥睨之态。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愧不如山林之计谋,意味着他对自己在人生中的行动和选择产生了一些反思和自省。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和命运都受制于万物的奔流,无法完全掌控,以此来呼应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整首诗以潮水为象征,通过描绘潮水的起伏、变化和控制,寓意着人生的波澜起伏、变化无常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展示了苏辙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富有哲理性和象征性,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启发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凤山十里郁崔嵬,曙色初升霁色开。万壑晴云连碧落,满林凉露湿苍苔。

霏微灏气催寒蚤,晻霭晨光入户来。几度东篱閒眺久,悠然相对菊花杯。

()

仆仆漫郎踪迹孤,星星迂叟发毛疏。

三千里外辞乡后,十八滩前问宿初。

()

一枕竹方床,蘧蘧午梦长。黑甜聊自足,清苦为谁忙。

石晷移时刻,金炉冷篆香。黄粱犹未熟,人事几兴亡。

()

绿林红树石峥嵘,有客攜琴访友生。
今夜西轩风月好,殷勤为我鼓商声。

()
第一多闻师子儿,碧云馀力嗣工诗。
尽把天光注言语,真将清气入肝脾。
()

与水相蒸暖盎春,湘妃洛女是前身。

乘风香气凌波影,挑弄眠冰立雪人。

()

变通唯在片时间,此事全由一粒丹。若取寿长延至易,

如嫌地远缩何难。先生阔别能轻举,弟子才来学不餐。

()
断肠浪说贺方回,未抵秦郎翦水才。
欲向湖边问遗唱,鸳鸯鹦鹉两相推。
()

花上黄莺子,

()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
()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
隐处是甪里先生,放游是司马子长。
试问梅山老居士,判断两家谁最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