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潮二首。宋代。苏辙。潮来海若一长呼,潮去萧条一吸余。初见千艘委泥土,忽浮万斛溯空虚。映山少避曾非久,借势前行却自如。天地尚遭人意料,乘时使气定粗疏。疋练萦回出海门,黄泥先变碧波浑。初来似欲倾沧海,正满真能倒百源。流枿飞腾竟何在,扁舟睥睨久仍存。自惭不作山林计,来往终随万物奔。
《溯潮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潮来海若一长呼,
潮去萧条一吸余。
初见千艘委泥土,
忽浮万斛溯空虚。
映山少避曾非久,
借势前行却自如。
天地尚遭人意料,
乘时使气定粗疏。
疋练萦回出海门,
黄泥先变碧波浑。
初来似欲倾沧海,
正满真能倒百源。
流枿飞腾竟何在,
扁舟睥睨久仍存。
自惭不作山林计,
来往终随万物奔。
诗词中文译文:
潮水来时像是长吸了一口气,
潮水退去时又像是呼出一口气。
初次看见千艘船只沉浸在泥土中,
突然升浮万斛,逆流而上,空虚不实。
潮水映照山岳,不久又退去,
利用潮水势头前行,却自如其意。
连天地都遭遇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乘势调控气势,使得潮水的涨落有规律。
绳索缠绕出海门口,
黄色泥土先变成碧绿的波涛。
初来时仿佛要倾覆大海,
正满载而归,却能倒出百川源头。
水流的阻碍和冲击究竟在何处,
扁舟屹立不倒,久久保持睥睨之态。
自愧不具备山林的胸怀计谋,
行走往来终归随着万物奔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潮水的涨落为主题,通过描绘潮水的动态变化和奔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潮水的呼吸般的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潮水进出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律动与无常。
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以潮水为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初次看见潮水时,船只沉浸在泥土中,突然升浮,逆流而上,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感觉。这象征着人生中的起伏和变化,人们常常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对。
随后的几句表达了人们对潮水的控制和调节。作者提到天地都遭遇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但人们可以乘势调控气势,使潮水的涨落有规律。这暗示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应该善于抓住机遇,调整自己的姿态和心态,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最后几句以潮水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奔忙和追逐。作者提到水流的阻碍和冲击,但扁舟依然屹立不倒,保持睥睨之态。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愧不如山林之计谋,意味着他对自己在人生中的行动和选择产生了一些反思和自省。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和命运都受制于万物的奔流,无法完全掌控,以此来呼应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整首诗以潮水为象征,通过描绘潮水的起伏、变化和控制,寓意着人生的波澜起伏、变化无常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展示了苏辙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富有哲理性和象征性,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启发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张侍御汾溪六景 其三 凤山秋晚。明代。张宁。凤山十里郁崔嵬,曙色初升霁色开。万壑晴云连碧落,满林凉露湿苍苔。霏微灏气催寒蚤,晻霭晨光入户来。几度东篱閒眺久,悠然相对菊花杯。
赴琼州次大蓼滩风雨交作寒未艾也其势欲雪。宋代。曾丰。仆仆漫郎踪迹孤,星星迂叟发毛疏。三千里外辞乡后,十八滩前问宿初。山未容云思底丽,风犹与雪议权舆。有蒲团在不能享,吾策从初悔读书,
昼寝。明代。朱诚泳。一枕竹方床,蘧蘧午梦长。黑甜聊自足,清苦为谁忙。石晷移时刻,金炉冷篆香。黄粱犹未熟,人事几兴亡。
题赵仲穆山水二首。元代。仇远。绿林红树石峥嵘,有客攜琴访友生。今夜西轩风月好,殷勤为我鼓商声。
天台梵才师长吉在都数以诗笔见授因答以转句。宋代。宋祁。第一多闻师子儿,碧云馀力嗣工诗。尽把天光注言语,真将清气入肝脾。
谭贺州勉赋水仙花四绝。宋代。曾丰。与水相蒸暖盎春,湘妃洛女是前身。乘风香气凌波影,挑弄眠冰立雪人。
赠五牙山人洗修白。唐代。方干。变通唯在片时间,此事全由一粒丹。若取寿长延至易,如嫌地远缩何难。先生阔别能轻举,弟子才来学不餐。箧里生尘是闲药,外沾犹可救衰残。
湖天暮景五首。宋代。杨万里。断肠浪说贺方回,未抵秦郎翦水才。欲向湖边问遗唱,鸳鸯鹦鹉两相推。
抽思。先秦。屈原。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轸石崴嵬,蹇吾愿兮。超回志度,行隐进兮。低徊夷犹,宿北姑兮。烦冤瞀容,实沛徂兮。愁叹苦神,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寓言二首。宋代。王安石。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庐山。明代。唐寅。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同学一首别子固。宋代。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