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後

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後朗读

《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後》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世俗甘枉尺,所愿求直寻。
在世间,人们往往违背正道,而我所追求的是真正的直正。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违背真理的不满,他希望能够追求真正的正义和真理。

不知一律讹,大乐无完音。
人们不知道诗文中的音律错误,大音乐也没有完美的音调。
这句诗意呼应了前两句,指出了人们对于艺术和音乐的欣赏不足,无法真正领悟其中的美妙之处。

见利心自摇,虑害安得深。
追逐利益的心使人迷失,何谈深思疑虑。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追求私利的痛心,认为只有追求深层次的思考和追求真理,才能摆脱狭隘的个人利益,达到深远的境界。

至人不妄言,淡如朱丝琴。
真正的至人不轻易言语,如同红丝琴一般淡泊。
这句诗描绘了至人的境界,他们淡泊名利,不轻易言语,以表达他们对于世俗尘嚣的超脱和追求高境界的态度。

悲伤感旧俗,不类骚人淫。
悲伤感叹旧时的风俗,与那些放荡不羁的文人不同。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旧时风俗的伤感,以及他与那些放纵放浪的文人不同的境界和态度。

又非避世翁,闵嘿遽阳瘖。
又不是那种避世的人,却因遭遇困境而黯然沉默。
这句诗揭示了作者并非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而是在面对厄运时感到沉默无语。

嘐嘐晨鶪鸣,岂问晴与阴。
清晨鶪鸣唤醒人们,又何需问晴雨。
这句诗描述了自然界的鸟鸣声,以及作者对于自然的敏感和超越生活琐事的追求。

世人积寸木,坐使高楼岑,晚岁卧草庐,谁听梁甫吟。
世人聚集成堆,使高楼显得渺小,晚年卧于草庐,又有谁听到梁甫的吟唱。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无奈和对于高尚精神的追求。

它年楚倚相,傥能记愔愔。
若能在未来与楚倚相会,愿能铭记那份情愫。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会,并铭记彼此之间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世俗追逐利益、对于真理和美的追求、对于高尚境界和淡泊名利的赞扬,展现了苏辙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他以清新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世俗的不满和对于高尚精神的向往,揭示了他对于人生真谛的思考和对于美好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于人生境界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的思考,并以此激发读者对于高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

按拍填词,拈箫谱字,白日销磨无绪。春梦断、拈天香草,试怅望、美人何处。

中馀酲、才要醒时,却又被艳想、迷漫遮住。早燕子匆忙,杨花零乱,好煞年光将去。

()

飘零也定,清狂也定,莫是前生计左。才人老去例逃禅,问割到、慈恩真个。

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少年三五等闲看,算谁更、惊心似我。

()

新柳绿丝柔,依依拂御舟。悠扬牛背笛,款乃水边讴。

翠羽飞桑扈,娇音啭栗留。春晴天气好,欢喜奉宸游。

()

幽斋新雨后,爽气泛池荷。碧落疏星淡,晴窗皓月多。

隔花闻漏滴,倚枕和渔歌。更爱流萤好,悠扬拂槛过。

()

棒喝云门久自奇,谈禅应问古招提。远师自在山中住,曾否清谈过虎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