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凤凰台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凤凰台朗读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凤凰台》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
何年种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译文:
凤鸟已经很久没有来到凤凰台,如今这座台空空荡荡而又高耸。
不知是何年种下了梧桐和竹子,特地修剪了蓬蒿。
白色的水流不见边际,青山转了几番。
我还在南方旅行,尚未归返,江海一片波涛汹涌。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苏辙游历金陵时对凤凰台的描绘。凤凰台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传说中凤鸟会在这里栖息。然而,苏辙发现凤鸟很久没有来到凤凰台,台上空空荡荡,只有凤凰台高耸于众物之上。他不禁思索,不知道是何年种下了梧桐和竹子,以及为何要特地修剪了蓬蒿。整个景色中,白色的水流似乎没有边际,青山转了几番,而他自己还在南方旅行,未曾归返,江海汹涌澎湃。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凤凰台为背景,通过对凤鸟久不至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思考。凤凰台象征着美好和神秘,而凤鸟则象征着美丽和吉祥。然而,凤鸟的缺席让这座台显得空荡而高耸,给人一种失望和寂寥的感觉。

诗中的梧桐和竹子可能是指凤鸟喜欢栖息的树木,而修剪的蓬蒿则可能是为了迎接凤鸟的到来而特意打理的。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更加凸显了凤鸟久不至的遗憾和对美好的向往。

诗中的白水和青山则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色,白水流淌无际,青山转了几番,给人一种壮丽而辽阔的感觉。而苏辙自己正在南方旅行,江海滔滔,暗示着他仍在追寻着美好和卓越之处。

整首诗词以凤凰台为线索,通过对凤鸟久不至、自然景色和自身处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这种意境深远而富有禅意,展示了苏辙才情横溢的写作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好寒天。正孤山冻合,谁唤觉、梅花梦,瘦影重传。自簇桃笙兽炭,偎金斗、微熨芳笺。

更未解鸾胶,绛唇呵展,才融雀瓦,酥手亲研。士木形骸,争消受、丹青供养,况承他、十分著意周旋。

()

闻道和熊阿母贤,翻来选胜断桥边。亭亭古树流疏月,漾漾轻袅泛碧烟。

且自独居扬子宅,任他遥指米家船。高风还忆浮梅槛,短烛长吟理旧毡。

()

警跸闻传膳,枢廷述地方。宸游兼武备,大典在官长。

禁额如云起,仙人隔仗望。万重珊翠里,不数尚书郎。

()

夹竹初花,游鱼照水。爱一种、天生纤媚。薜荔墙阴,鞦韆架底。

惹燕燕、莺莺为他憔悴。

()

日斜风定数峰青,白鹭冲波掠翠萍。独倚垂杨竿不动,蓑衣飞上几蜻蜓。

()

曾访眉公室,春云满故山。野田千百顷,流水两三湾。

坐爱潜鱼戏,行看独鹤还。祇今戒坛树,高出翠微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