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朗读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承平终不处,付托重艰难。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宋神宗皇帝的挽词,表达了对皇帝的哀悼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中提到了承平不久就结束,接下来将面临重大的困难和挑战。皇帝已经去世,统治权交接给了皇孙,人们依附于皇太后寻求安慰和支持。桥山上的剑被封存起来,原庙中的衣冠也见证了皇帝的离去。整个国家陷入了悲哀之中,嵩阳山上的松树和柏树寒冷而凋零。

赏析:
苏辙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宋神宗皇帝逝世的悲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用简练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承平走向终结的景象,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动荡和困难。诗中的意象如桥山封剑佩和原庙见衣冠,通过物象来表达皇帝的离去和权力的转移。嵩阳桧柏的凋零与万国缠哀形成了对比,凸显了国家的动荡和不安。整首诗词情绪沉郁,寄托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皇帝的哀思,展现了苏辙深邃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掠鬓梳鬟,弓鞋宰袖,不惯从来。但经营料理,茶铛茗盏,亲供洒扫,职分当该。

还谢天公深有意,便生就粗疏丘壑才。将衰矣,斜阳日影,短景频催。

()

何处杜鹃声。不耐愁听。珊瑚枕上解朝醒。吹落杨花飞作絮,又近清明。

双燕拂帘旌。猩色围屏。辛夷花底闭门深。一缕茶烟人不到,慵炙鸾笙。

()

大宙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出一枝箫。箫声容与渡淮去,淮上魂须七日招。

()

落花满径月朦胧,夜静闲吟料峭风。烟外钟声来院落,天边桂影入帘栊。

萋萋芳草春将去,冉冉韶光酒莫空。新绿成阴红紫减,清和天气正冲融。

()

蒹葭叶上雨声过,乍觉新凉飒飒多。山色崔嵬千叠翠,湖光潋滟万重波。

游鱼避钓依寒藻,翔鸟惊弦就碧萝。莫讶金风催改序,秋晖偏好快晴和。

()

吴天楚地两茫茫,尺素难凭雁寄将。隔绝五千馀道路,俄经二十六星霜。

只疑相对还成梦,敢定重逢在此方。顾我青年悲失恃,羡君白发奉高堂。

()